1、春歸(文/順則堂主)
春水連天碧,流光共影長。
老梅神愈健,新蕊氣才芳。
雖有南枝覺,還無北燕忙。
等閑時序轉,冉冉下斜陽
天脊野鶴:人總是有盼望的。碧水、老梅、新蕊,春天來了,欣賞之余,卻還是少了北燕,于是就多了一份牽掛。一年之計在于春,詩人在期盼著春天,還在期盼著什么呢?不足之處,尾聯“等閑”與“時序轉”一句,意有重復之感。
紫藤:整天流暢,首句“春水連天碧”,這里是泛指春天的河水,而“連天碧”是指開闊的水域才能碧到天邊。可斟酌。
海天一色:起筆于春水流光意立開闊,幽深不俗。頷聯老梅吐新花,便知春歸,說景具體,亦人亦景,耐人尋味。頸聯承上細化,而后筆鋒一轉,“北燕”意象為欲求之物,到尾聯似感慨時光匆匆,不得辜負也,其中意味便可各自揣度,此是詩味所在。
2、春宵(文/黨戰虎)
春宵月影長,蟄鳥一何傷。
煮酒驚雷響,殘星笑電光。
炎魔能幾日,鬢發未全霜。
夜半聞鄰語,沉沉睡不香。
天脊野鶴:詩人借“蟄鳥”寫心中感傷,以“雷鳴電閃,殘星、煮酒”描述春宵難渡,為進一步寫感傷鋪墊。繼而用“炎魔”點明了感傷的原因,表述了戰勝炎魔的信心,最后用“聞鄰語”來反襯夜半之靜,進一步渲染心中的感傷。詩人通過這首抒發了為國分憂之情思。不足之處是所取景像,多有不諧。
紫藤:詩人本意用蟄鳥自喻而感時事疫情。煮酒驚雷,這個動靜太大了。炎魔也有歧義,是指炎癥魔頭還是炎熱的魔頭?可能作者想說的是病毒。詩忌造詞造意!尾句沉沉又睡不香,矛盾。整體下字太拙,可煉。
海天一色:此詩全篇用意象說話,這是優點,同時用語開闊,使得氣勢上愈顯宏大。然而在細節上缺乏雕琢,造成了有些地方不夠具體,有些地方略顯矛盾。如“傷”字,是指心理還是身體?應該只是有些感慨,傷懷吧,談不上“傷”,即使有,下文也沒說明。“煮酒”和“驚雷”、“燦星”和“電光”怎么聯系上的?驚雷,應該指外面的環境吧?可為什么要用“煮酒”來對待呢?“吟詩”行不行?“聽歌”行不行?再有就是“鄰語”也突兀了,個見。整體看全篇安排非常好,如果細節上再推敲一下會更好。
3、春風歸來(文/蘭心)
東風歸舊燕,萬物慰情長。
草漫晴川碧,花爭沃野芳。
鳶飛稚子叫,目亂蜂兒忙。
繾綣春天里,誰能負煦陽。
天脊野鶴:這其實是一首六、二結構的作品。前三聯基本平行,都是寫景。妙在尾聯,上句“繾綣春天里”,把所有的景象,一并全收,下句一個反問“誰能負煦陽”,留與讀者回答,意味深長。
紫藤: 整體明麗歡快,春意盎然 。叫字個人不太喜歡。可能自己寫會說稚子笑。
海天一色:流暢自然,中二聯實寫,有遠有近,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尾句也有呼應。感覺“晴川”和“沃野”是不是有點近了?
4、春日(文/蘭心)
未見丹青手,東風畫筆長。
墨發江岸翠,絳點滿庭芳。
水暖黃鴨覺,泥香紫燕忙。
無情最有信,萬籟拱春陽。
天脊野鶴:首句起問,然后以東風,比喻畫筆,運用比喻之法,引人入境,頷聯用筆墨展開一幅春光的畫卷,顯示了對春的生命力的贊賞,頸聯則通過“黃鴨、紫燕”,使一幅靜止的春景畫面靈動起來,這種寫作手法,值得點贊。感覺不當之處在于尾聯,“無情最有信”,詩者想要表述什么呢?令人費解。
紫藤:首聯擬人手法,贊!中兩聯承接,尾聯無情為什么最有信,不明白。
海天一色:這一首與前面一首從立意上,結構上,包括優點都是一樣的,我也是不太明白尾聯上分句的意思。
5、驚蛩(文/盧軍斌)新韻
細雨窗前亂,獨酌與日長。
櫻開臨水榭,蘭香馥庭芳。
筆惰東墻凈,蟲聲北院忙。
何時出籠罩,飲馬復斜陽。
天脊野鶴:前四句寫景,庭滿蘭香,榭臨櫻開,本來是很好的春景,但“香、馥、芳”字意重復,且“水榭”與“庭芳”有點失對。后四句抒情,頸聯上句與下句似乎沒有什么聯系。“蟲聲北院忙”是全詩中,唯一與題目相呼應的詩句。一般來說,第七句的任務,首先是把前六句收住,但是“何時出籠罩”一句,與前六句沒有任何關系,詩意在此處出現段裂,合句的優劣,也就無從談起了。
紫藤:首聯有淡淡的惆悵,中兩聯點題,感覺有些慢熱。在物象的選擇上,個人覺得現代人寫詩最好選現代的物象。“飲馬復斜陽”可商榷。
海天一色:開端“細雨”一詞,后面確與雨全然無干,顯得隨意了。尾聯“籠罩”與前面又是無尋來由。細看用詞造句還是比較講究的,單拿出來句子看也是很美。
6、春歸(文/青鯽)
遠山籠翠幕,臨水映初陽。
風動競千野,云高幻九章。
東西河岸靜,左右柳梢忙。
適意桃花綻,悠悠斜草香。
天脊野鶴:命題春歸,即寫春景,前四句遠望,后四句近觀。頷聯兩句虛實相諧,頸聯兩句靜動反襯,可惜“東西、左右”有合掌之嫌,且用詞簡單了些,缺乏美感。
紫藤:細節上不夠仔細,“云高幻九章”個人感覺有湊韻嫌疑,和春天的關系不大。河岸靜與柳稍忙矛盾。
海天一色:前面老師已經說得很到位了,我感覺的還有一點,就是作者這樣的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寫法值得學習。
7、歸春(文/青鯽)
日暖熏千里,春來減衣裳。
紛紛桃萼綻,苒苒草芽香。
莫使芳華寂,獨余鶯囀長。
劈翻書案去,還共野翁忙。
天脊野鶴:一首描寫閑情逸致的詩。早春時分,日初暖,桃初綻,草生新芽,人換新妝。如此景物,便想出去走走,人如不到,芳華豈不寂寞?即使有早鶯歌唱,不是也很孤獨嗎?爽性把這惱人的書案劈翻,去找田野老翁,共賞春光。存在問題是擇詞用字,略顯隨意。“萼、綻”字意重合,“芳華”與“芳華”對仗不工,“莫使”對“獨余”感覺生硬,“劈翻”二字,更是傷害了閑情逸致之本意。不如改為“可惜花開寂,誰聞鶯囀長。且推書案去,還共野翁忙”。此乃個見。
紫藤:這首比上首好些,前面四句扣題。劈翻,動靜太大了,詩耐雅音。
海天一色:這一首很好,學習!“野翁”是指自己嗎?這樣的話覺得“共”字可酌。另外,首聯下句平淡了,然而瑕不掩瑜。
8、春思(文/溫如玉)
默夜趕歸路,疲身受曉涼。
星河西北落,艷彩東南藏。
林霧起沉野,春風開遠岡。
梨花搖碧樹,素指撫煊陽。
天脊野鶴: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借趕夜路時所見景物,描述自身從黑夜到天明的感受,表現了一種從黑暗到光明的愉悅心境。細讀此詩,感覺意脈流暢,章法尚可,首聯“默夜、疲身、曉涼”,略有費解。從字面指意,應該是歸鄉心切,走了一夜的路,疲憊的身體感受到了拂曉的清涼。如果這是本意,也無可厚非,只是現實生活中較為罕見。其次承聯“艷彩”一次,建議再酌。
海天一色:字詞章法如上所述,另外寫景過多,取像分散顯得全詩局促,更有四平頭之弊應當盡量避免。
9、江城春望(文/拾雨)
荊楚霧蒼茫,山河待理妝。
風驚江畔柳,鶴唳別時腸。
碧草生荒道,丹襟振白裳。
歸來花滿嶺,笑綰一枝香。
天脊野鶴:這首詩委婉含蓄、語近情遙。作者首聯先寫視覺,再寫感覺。頷聯,虛實相諧,視覺,聽覺、感覺并寫,先看到“風驚柳”,再聽到“鶴唳”,“別時腸”當然是想到的。頸聯運用對比手法,“碧草、荒道”,“丹襟、白裳”,整首詩或觸景生情,或融情于景。充分表述了自己的“春望”之情。不足之處,是“丹襟振白裳”一句,詩者希望應“江城”之時,但是突兀了,顯得孤立無援。所以命題中“江城”二字,展開不夠。
紫藤:感事之作。主題不明確,題目再明確一些可能更好,比如說送某白衣天使去江城。“山河待理妝”若是用在離亂之事上可能更合適一些。
海天一色:首聯點題,直接而有詩意,二三聯過緊,顯得有點兒繁瑣了,尾聯又有跳躍。全詩看用語婉轉含蓄,以景抒情,詩韻優美。
10、晚露籠斜陽(文/習文)
燕子雙雙戲,清林碧水長。
庭前填柳綠,榭外滿庭芳。
雨拽東風至,云追落日忙。
煙波三月里,晚露籠斜陽。
天脊野鶴:這是一首描繪初春景象的詩。清林碧水,燕子雙雙,柳綠庭芳,讀來清新自然,表現了詩人對春光的愉悅之情。中二聯“填、滿”,“拽、追”用字講究。但頷聯“庭”字重復,且“榭外滿庭芳”當酌。榭,指建在高土臺或水面(或臨水)上的建筑。榭外之庭,感覺不妥。
紫藤: 一二句聯系不夠緊密,燕子不會投林。庭前綠柳,后一句又榭外滿庭,對仗上和詞意上都不好。下字上可再練,雨拽,不雅。
海天一色:個人比較喜歡這一首,全部景語,取像得當,頷聯似有互文修辭,更增加春之美感,只是覺得“晚露” 用“籠”字不恰當,此字可煉。
11、春望(文/致儒)
諸國山川震,偏邦草木光。
澳洲殘火烈,華夏疫情傷。
庚子春來急,流年運觸殃。
自然須善待,還復太平昌。
順則堂主:亥末子初,多事之秋,世界各地災情不斷,山火,地震,洪水,蝗災乃至疫情,不一而足。作者以悲憫之心眼視之,以白描之筆墨寫之,甚好。惜詩情稍顯不足,中二聯對仗不穩,起伏不夠,難免流于平淡。“善待”之結由于前面交待不夠或歸于流年運命而略顯突兀強扭,沒有水到渠成的自然之感。
青鯽:前二聯分別寫了地震、蟲災、山火、疫情,后三句地點、事件、現況描述的都很清楚,只諸國一句描述不甚明確。全詩前三聯沉郁沉重,但感覺尾聯結尾略輕,不甚深刻。全詩立意鮮明,表達了作者的憂患意識,并希望人類善待自然家園的思想情感。
拾雨:起句可。頸聯聯系庚子災難于流年運數,有些分散或是說傷害尾聯的立意(“自然須善待”)。
12、春(文/青春)
臨窗望遠岫,川帶暖云長。
紫燕飛枝俏,嫣桃綻蕊芳。
河溪聲向遠,人畜壟間忙。
計事須行早,閑來沐晚陽。
順則堂主:總體通曉,勾畫了一幅于駘蕩春色中田耕勞作的圖畫。七句由六句派出,八句與七句成就因果,勾連緊密,銜接自然。所不足者,“遠”字重,“川”和“河溪”雖一遠一近,畢竟意重了。頸聯對仗還需斟酌,“聲向遠”意指不明。
青鯽:好一幅輕松明快的春景圖。起句“臨窗望”,將作者的視覺感受移情給讀者。前二聯景物描寫由遠及近,且因為春的到來使云暖、燕俏。頸聯并列描寫河溪奔流向遠、壟間繁忙春種的景象。尾聯承接上聯,言計事須早(正觀),尾聯結句也給全詩增添了悠閑的情趣。
拾雨:整體穩妥有序,有景有人有思。
13、和春歸(文/海天一色)
安得春來住,能求快意長?
南枝聞綠密,北鳥慕叢芳。
歲伴鳴中轉,詩尋興里忙。
功名暫拋擲,一夢落云陽。
順則堂主:全詩以問句開篇,二聯繪景,三聯抒情,以曠語作結。首聯之問,我猜答案應該偏否定。“云陽”何謂?此處應該用的是字面意思,但其自有特定含義,故建議調換,以免歧義。“綠密”狀春日樹木繁茂甚貼切,清新可喜。
青鯽:首句表達的感情為希望春常駐能舒快意長(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執念),一般問句會放大句子表述的情感,尾聯又言暫拋功名(偷得浮生半日閑?)。個人覺得這里尾聯與開頭沒有很好的呼應,容易給人有雙重情感描述的感覺。全詩起承轉合節奏流暢,“歲伴鳴中轉”耐人尋味。
拾雨:虛實相間,意脈通暢。
14、臨晨沙塵暴中立崗(文/張建青)
雖是春暄暖,風吹背滲涼。
黃沙遮月色,飛土隱晨光。
舉步迎流絮,遲行染素霜。
無人肩重任,誰可負擔當?
順則堂主:從詩里描述看,作者立崗從春陽高照一直持續到翌日清晨,為其敬業勤勉點贊。然此種題材詩寫不易,寫好更難。黃沙,飛土,流絮,素霜含義仿佛,有一即可。且流絮,素霜直似生造,愚見再斟酌。尾聯之意忒露白,且以兩句出之,太不經濟了。
拾雨:黃沙、飛土、流絮是否是同類事物?尾聯的意思是明白的,但兩句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語句組織還需要再符合邏輯些方說得通。題外話說一下:惡劣條件下堅守崗位令人敬佩。
15、春夜(文/萬里流水)
余暉溪畔昃,夜色漫星光。
聽得春風語,題成雨墨章。
老梅情未了,新杏意猶香。
盡飲三杯酒,唯酬韻味長。
順則堂主:由余暉至星夜可知作者凝神良久,然余暉和昃似意重。頷聯“雨墨”兩字,作者可能只是借此描繪春歸后翠濃蔭重的景象,而不是真的有雨,否則頷聯之境就與首聯所繪相左了。頸聯可再琢磨,“意猶香”總嫌別扭。
拾雨:幾處有隔景之感,余暉、滿天星光夜色、雨墨不會出現在一個畫面里。結句“酬”字指代未明。
16、春歸(文/青筠)
東風花氣拂,勝似巧紅娘。
促抱窩禽鳥,新抽絮水楊。
行煙交影綠,別路走雞黃。
澤雨鮮春媚,輕輕籠喜房。
順則堂主:首聯有點脫節,只因二句接得稍突兀。后六句倒是順著二句往下流轉,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大致也能明了,其中六句稍有點費解,“雞黃”似指小雞身上黃色的絨毛,以此來比喻延伸的草色?“別路”似指分岔之路,但容易造成誤解。作者想象力豐富,比喻別致,如“雞黃”,“喜房”,用詞也新奇,如“交影綠”,“鮮春媚”等,只是有些字詞可再推敲思量,如“抽絮”,“別路”等。另外頷聯用一二二或者說一四結構,殊為少見。
青鯽:“促抱”句有些費解,且言“絮”略早。“行煙”我這里理解為道路兩邊的樹木新生的嫩葉如煙似霧,旁邊的岔路上有初生的小雞在啄食。作者選用的“雞黃”“喜房”等詞,更使在春歸的新與喜之上又增添一份新與喜。全詩描繪了一幅清新淳樸、歡快愉悅、生機勃勃的春歸景象。
拾雨:遣詞用字可再磨煉。
17、春歸(文/天脊野鶴)
列陣向朝陽,東風著意長。
垂枝初獻媚,細眼半含芳。
灼灼庭前信,盈盈戶外香。
農家新雨后,隴上一鞭忙。
順則堂主:此詩前六句分別列舉春歸諸象:雁南飛,柳抽芽,桃之夭夭,尾聯跳出春景描寫,轉而聚焦農耕,透露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喜悅。這一跳使前繪諸景變成一種背景,使詩的重心落在一年之計上,讓詩情有了一次升華。
青鯽:頷聯將柳擬人,既是擬人,“垂枝”則略實,改為“柔肢”柳腰或更添情趣。作者每一聯都選取了春歸時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來描寫,通篇都表達著作者對春歸的欣喜以及對春天的喜愛。
拾雨:頷聯摹柳、頸聯描花而不著“花、柳”二字,手法獨特。頷聯擬人,擬得新柳之情態,亦是頗有詩趣。尾聯未出現牛字而繪出了田間春耕的興旺之景,很有畫面感。
18、春歸(文/若蘭)
窗下梅香久,堅冰冷淚長。
潛流入青素,遠翠吐芬芳。
花事應時節,農耕從此忙。
田郎勤播種,布谷唱斜陽。
順則堂主:總體還算清新可喜。堅冰句是想表達天氣轉暖?“應”多音,此處當讀仄聲,后句“從”字試圖補救,但整句變成平平平仄平,總覺不諧,可再酌。“青素”有生造嫌,雖于詩意無妨,但總歸不舒服,寓意可考慮換。尾聯有民歌意味。
青鯽:節奏略平,情感不甚深切。
拾雨:“應時節”“從此忙”對仗欠工需酌。“堅冰冷淚長”一句表情達意俱有些不太合適。
19、萬物競和陽(文/盤啟星)
佳景無窮盡,春光日漸長。
枯枝生嫩綠,曲徑滿芬芳。
路上行人早,田間播種忙。
鳥蟲鳴柳岸,萬物競和陽。
順則堂主:首聯二句各不相干,愚意若佳景換作時序則勾連上了。中四句春色春事,尾聯欲抒發萬物在春熙之下和諧共處之情,然下一“競”字,就顯得格外突兀了。要知道“物競天擇”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可以說“競”字破壞了作者前面努力營造的整體氛圍,雖然這個營造效果稍顯意味寡淡了些,頸聯云云,直似順口溜了。
拾雨:“嫩綠”/“芬芳”、“行人”/“播種”對仗欠工。整體景物較諧,然因缺乏獨特或細節的觀察描寫而略顯普通。
20、步韻春歸(文/紫藤)
風聲移律變,水暖晝初長。
碧草生微雨,秾桃引眾芳。
蟲鳥新聲雜,田園春事忙。
相尋幾欲去,勿使惜殘陽。
順則堂主:大凡律詩浸淫久了,總會或多或少產生些求變的想法,甚至刻意地跳出格律的窠臼,這些有意為之的作品被評家謂為變體,因作者非不能也,實不愿也,如青蓮,如少陵。此是閑話,回到詩篇。首聯自然流利,起得好,承接就容易,所謂“水到渠成”。中二聯所見所聞,有萬物滋長的熱鬧欣喜在,尾聯我體會有惜時之意,未知對否?三句倒裝有起伏之致。惟“移”和“變”意稍重疊,七句有些意指不明。自五句失粘,但意不斷,符合宋人所謂“折腰體”的定義。偶爾為之,作為調劑,不失雅趣。
青鯽:前二聯畫風旖旎,三聯稍顯質樸,尾聯則略顯直了。個人覺得尾聯與前三聯之間缺少過渡,如此結尾略顯突兀。
拾雨:頷聯經典春景,用字亦好。結句略弱了點,若換成美好的春天日暮亦佳景,意趣或能更上一層。
21、春歸(文/碧荷田田)
冰融崖塵減,草醒綠蔭長。
對蓮相視笑,虎刺暗自芳。
南國披紅裝,北國耕耘忙。
一疫煙云敢,萬眾沐暖陽。
海天一色:首聯平淡,二聯“對蓮”“虎刺”突兀,頸聯“南國”“北國”的說法也沒有依據,然后因為前面沒有說的充分,尾句自然也站不住腳了,另外“敢”是不是字寫錯了。總得看作者應該是略懂結構,尚不能完全把握,望加強學習,有基礎,應該會有大的提高。
22、春遇病毒(文/風流帥)
炊煙田園起,百花齊芬芳。
春來多不順,遇上病毒狂。
白衣天使去,還是幾頭忙。
上下齊努力,常用口罩防。
海天一色:從作品看作者初懂詩法,所以全篇白話,結尾更是砸鍋之句。建議多多學習唐人名篇,鍛煉詩家語境、意境,萬不可效法現代詩作,落入俗流。
23、瘟疫初歇所作(文/明月樓)新韻
疫情三月落,萬里百花香。
燦日消昏憊,春風化暗傷。
寧烹山澗水,不飲血腥湯。
拔劍貪瞋了,鴻福是太康。
海天一色:作者的作品看過一些的,這一首大失水準了。能看得出來是想要用飄逸的風格表達現代的具體主題(比如此詩的“瘟疫”),但是個人覺得有點冒險,就像這一首,本來想沖上高峰,沒成功,結果掉入了谷底。
24、春歸(文/一清)
九曲春潮漲,云帆入影長。
新階萱草綠,舊苑李桃芳。
深巷炊煙散,田園播種忙。
柴門疏雨靜,霞映滿家陽
25、和詩(文/千秋遠)新韻
已是殘霜盡,風和見彩裳。
波微湖欲暖,拂岸柳初黃。?
尋蕊蜂蝶舞,啄泥玄鳥忙。?
緣何舒萬類?不負好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