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唯心主義者,可我還是想說,命運的洪流有時候無可阻擋的把我們沖向始料未及的地方,然后生根發芽。
很多人對我說,你不該學體育的,你太文藝;你不該學體育的,你體能不行;你不該學體育的,就業前景不好……然而,命運的陰差陽錯,讓我偏偏選擇了體育。
關于學體育這件事,要從高一那年說起。在那個二流的高中,二流的班級,我算是老師和同學們心中的三好學生。不過事情往往不會像預想的那樣進行,正如熱播劇《十里春風不如你》中的秋水,越是文藝的人,越是不安分,越要造作。我和秋水的不同是,他文藝但表面陽光;那時的我文藝,但內心脆弱敏感。所以,在那個不被理解的年齡,我變得壓抑。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趙英男曾經對秋水說過這句話,她選擇了愛情。那時的我也不甘寂寞,我選擇了體育。
終于,這個即將改變我命運,改變我性格的選擇從那個下午開始變成一個長達四年的戰役。那個下午,陽光明媚,我穿了新買的運動服在體育生訓練時間去了操場,我告訴體訓的老師“我要學體育。”她說“你皮膚黃,能行嗎?”我說“這是遺傳,我可以的。”我的體育生活自此開始。其實在此之前,我的體能確實很差,曾經在中招的800米和立定跳遠中,我光榮墊底。即便如此,我要學體育熱情依然高漲。
體育的殘酷告訴我,訓練場上沒有男女之分,老師把我們訓練的比單身狗還可憐。每天的拉練和體訓讓我渾身上下除了痛還是痛,痛到上下樓梯都要扶著欄桿。但那個時候最痛的不是身體而是心,眼看著同樣的訓練,別人都在突飛猛進,自己卻像個蝸牛,怎么趕也趕不上,無數個夜晚在宿舍淚流滿面。這樣的日子,那樣倔強的我,是沒有可以訴苦的人的。
別人不會理解,而我需要的不是安慰,也不是同情,而是前進的微光。那時的枕邊書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他說“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經滄桑的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我那時覺得史鐵生就是我的靈魂伴侶,每次體訓累的時候想到癱瘓的他說“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那種向死而生的精神始終鼓舞著我。
兩年過去了。終于盼到了體育生的高考體育測試,然后我又一次讓人震驚。那一年,我以文化分穩過線和體育的一分之差與近在咫尺的大學失之交臂。得到消息的那個夜晚,我傷心欲絕。誰能想到這種一分之差的悲劇會以千分之一的幾率降臨在我頭上。
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我復讀了,還是學體育,還是那些文學書籍陪伴我。正是這一年我遇見了M,一個可以傾心交談的好閨密。遇見了更多有趣的體育生,遇見了改變我看法的老師。當然,更重要的是我遇見了嶄新的自己。體育成績也取得很大進步,整個人從里到外都是新的,那年的陽光永遠格外明媚。好多同學朋友都說我變得陽光了,我微笑。因為別人永遠不會懂你付出了多少,你是怎么收獲成績和變的優秀,重要的是你挺過來了,一切都變得好起來了。那一年高考,我把體育分從上一年的一分之差74改寫成90,成功考入一所二本院校。這不是最優秀的體育生成績,但這是我最驕傲的分數。
體育的魅力對別人來說可能千種萬樣,但對我來說就是不斷改變。現在的我即將開學,大二,足球專業。我愛這一切的未知。
如果沒有選擇體育,我會怎樣?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你若盛開,清風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