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讀了10本書,主題是“如何讀書”,輸出的讀書筆記若干,筆記框架如下:
本文提煉自10本書,融入自己的思考,分3部分,閱讀時間約3分鐘。書目推薦在文末,同時您可以獲取上圖中的讀書方法。
▌1. 簡單點,讀書的姿勢再簡單點
老舍先生說:
看偵探小說的時候,我先看最后的幾頁,省事。
練習“眼動”、規避“返讀”,追求一目十行......這些常見于閱讀培訓班、暢銷書的技巧,是在講述“提高獲取信息的速度”,而不是如何讀書。
就拿閱讀偵探小說來說,獲取信息速度再快,若是從序章開始讀,速度也比不上老舍先生吧。
有一種痛苦,叫做在錯誤的方向上做了苦行僧。
讀書這事,本來你情我愿,如果還要按圖索驥,難免有些別扭。
簡單點,讀書的姿勢,再簡單點。
▌2. 讀書入門,有點高科技
入門階段,只需做好一件事——先讀個100本。
這事有點高科技。
人工智能領域里有個詞兒,叫做模式識別,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之一。什么是模式識別呢?舉個例子:狗、貓。這兩種動物,我們都再熟悉不過。先看看下面的描述:
有一只貓,和主人一起在小區里遛彎,走到電線桿處,它抬起一條腿,撒泡尿,然后趕緊飛奔到主人身后。大熱天的,它伸出舌頭,尾巴搖來擺去,大大的黑眼珠中間,夾著黝黑的鼻子......
等等,這不是貓,是狗!原因還用說?種種外貌、行為特征都指向——它就是一只狗。
關鍵詞在于“特征”。我們迅速判斷出這是一只狗,是因為:
看到過很多狗,大腦中積累了的大量特征。因此,可以快速判斷。
同理,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讀書也是。判斷力與鑒賞力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當閱讀量到達一定層次后,好書的特征自然了然于胸。你翻上幾頁就能看出這書的價值幾許,甚至有能力直接、快速地取用對你有益的部分。
換個詞兒吧,這叫做“科學”。
▌3. 讀書精進的方法,來自生活
什么是“書”?紙質書是書。電子書也是書。展現的媒介不同,但都有同一個特征:
記錄【過去發生】【有價值】的內容。
那【當下發生】【有價值】的內容,不也是一本“活著的書”嗎?
身邊的朋友,就是一本鮮活的書。經歷越多,書中的故事越精彩。失敗的故事里學到經驗,成功的故事中感受智慧。
周圍的事物,也是一部鮮活的書。走出家門,去觀察、去思考、去經歷。會很美好。
讀到叔本華《在潮流之后》的這句話,很震撼:
不停地閱讀別人,卻不會被別人所閱讀。
那如何才能做到“被別人所閱讀”呢?2點,供您參考:
1) 寫下來:
寫下來就是寫作,記錄自己,分享價值。放在網絡上,只要有價值,自然會人來閱讀。以我自己為例,去年9月寫的寫的產品文章,發表在了相關論壇上,上一周還有讀者加我微信交流觀點。
2) 走出去:
走出去就是多社交,多關心的朋友、家人,多認識陌生且優秀的人。可參加線下社群,也可約見行業牛人。9月份,我會以采訪的形式,主動拜訪1-3位優秀的人,算是自己的一次小突破吧。
想想也是,書本的內容不也是來自生活嘛!有不懂的,直接去生活里找,不就好了?
▌做一點總結
市面上,確實有很多優秀的讀書方法分享,他們的出發點很贊,能直擊當下大眾對于“如何快速變牛逼”的渴求。
可我總覺得,越美好的事情越簡單。讀書也會如此,所以寫了本文。精簡全篇,會是這3個詞:
簡單、大量、生活
最后,如果您依然想了解具體的讀書方法,可直接在評論區回復如下字母/關鍵詞,或閱讀文末的【書目推薦】。
a. 克期;? ? b. 精讀;? ? c. 從大處著眼;??? d. 增加一個維度;
e. 虛心;? ? f.? 泛讀;? ? g. 讀什么書;? ? ??? h. 從寫作的角度去讀書;
我會根據關鍵詞一一回復,重復內容只回復最先的評論。就不在本文贅述了。感謝您的時間與閱讀。
▌書目推薦:
1. 《讀書的方法與藝術》,中國圖書評論協會編。匯集了中國近現代知名人士的讀書智慧,包括胡適、老舍、魯迅、易中天、畢淑敏、采桐等。
2. 《怎樣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匯集了中國近代知名人士的讀書智慧,包括蔡元培、胡適、林語堂、李公樸、朱光潛等。
3. 《毛姆讀書隨筆》,是英國小說家毛姆,關于他讀書與思考的樂趣的一本書。
4. 《在潮流之后,叔本華讀書隨筆》,是享譽世界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關于如何思考、閱讀、寫作的一本書。
5. 《如何閱讀一本書》,美國作家莫提默·J. 艾德勒所著,是一本關于系統的閱讀方法的書籍,最近很多大咖都在推薦,不再贅言。
6. 《生命最后的讀書會》,美國作家威爾施瓦爾貝所著。書中無關讀書方法,是一段作者和母親在人生最后的一段讀書與對話的故事。讀來會感受到讀書的溫度。
7. 其他暢銷書,包括《超級閱讀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10 Days To Faster Reading》等,翻翻即可,都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