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出嫁的閨女,為娘家著想是必然,力所能及幫助是自然??墒?,只能盡心盡力給予幫助,但不要干涉娘家事務,否則,你的付出讓你的干涉付之一炬,蕩然無存,落得不是人,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秦儉的弟媳跟著自家的孩子又來秦儉家,送一點自己煮的牛肉,并且,建議正月初一去他家吃飯。
因為秦儉的父母就住在小弟媳家,一是弟媳家房子較為寬綽,孩子小能住的下,然而,其它三家都有自己的兒媳,實在也住不下。
可是,其它三個也是很孝順老人,總是想著定時不定時看望老人,捎帶吃的用的,在吃的方面讓弟媳絕對不受屈。弟媳沒有工作也算是資助了弟媳一家。
過新年,前幾天秦儉都購買了火腿,純牛奶等一些年貨送過去,并且給母親一千元。本來秦儉的父親領著一月三千多元的退休金,勤儉節約習慣的兩位老人正常情況下,絕對花不了,大部分都是救濟這家,救濟這家,尤其在誰家居住,承包了所有花銷。
鑒于此,老人總是喜歡在老家居住,這樣,可以節省一點錢,自己有更多主動權。
弟媳說到了她嫂子:過新年不想包餃子,要包就包一點韭菜的。這時秦儉有話說了:自己一家人,有兒有女,有兒媳,啥都做點,怎能一味再別人家。
試想自己不也是這樣嗎?
可是,秦儉弟媳清楚知道哥哥姐姐對自己的照顧,為此也表現的比較勤快。說到前幾天包大包子,菜就剁了一大晌,蒸了六鍋包子,幾家已發送,也就剩下那么多。
“如今,牛肉,豬肉都以剁好,菜一整理好,明天讓嫂子一起包餃子,一家人都去她那里吃,吃完晚飯回家,大年初一還去他家,一大家熱熱鬧鬧,其樂融融。
秦儉有些看不慣,自己年輕力壯的可以自己做,何必在依靠別人,畢竟自己是有兒媳的人,馬上就應奶奶了,也需要適當準備些過年的食材,自己一家享受過年的氛圍。
這樣的話,若是落到弟媳弟弟耳朵里,就是另一情景了。還是少說為佳。
秦儉就是很爭氣,從來與誰供事就是多付出,少索求,尤其對于娘家。
常去娘家看望父母,帶著應有盡有,盡自己的孝心,從沒有講究吃什么。父母希望大年初一在一起,因為,哥弟三家都在場,加在一起十好幾人??汕貎€總嫌熱鬧,亂的很,白天不去,多是下午,或晚飯后坐一會,聊聊天,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同時,秦儉有自己的兒子,兒媳,小孫子,也想一年由于工作忙碌,很難一聚,吃口屬于自己一家的清凈飯。
倒是說初二去,家中只有兩位老人,也好更多時間陪老人說說話。至于吃飯,不會餓著,熬完雜菜也是那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