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外的戲其實挺搞笑的,因為大家都很“傻”(癡情的癡)。
允禮第一次來見甄嬛,給她帶來了朧月的消息,還是超好看的畫像。
允禮第二次來找甄嬛,已經三個月過去了,皇上派他去了北地考察,他給甄嬛帶來了父親的信。
甄遠道說大局已定,讓甄嬛不要再做徒勞之工,他遠離朝廷紛爭,反而過得舒心些,讓甄嬛放心。
所以后期甄嬛能接受允禮,過上自己的生活,也有父親沒有給她后顧之憂的因素在。
這里也可以看出,為什么實初哥哥也很好,對甄嬛死心塌地,癡心守護,但甄嬛就是不考慮他。
一不是甄嬛喜歡的類型,他對六藝應該是一竅不通,二人沒有共同語言;二是不懂甄嬛,他雖然幫甄嬛挑水抹藥,但甄嬛這人,并不怎么在乎外在的生活條件,要不也不會出宮修行,她心里最牽掛的一直都是家人。
相對的,這就是甄嬛喜歡允禮的理由了。
允禮跟甄嬛說,自上次一別,已經87天了。
浣碧這傻姑娘夸允禮說,王爺記性真好。
甄嬛只能裝糊涂的附和道:王爺博聞廣記。
第三次相見,太后要給允禮安排婚事,對象是孟靜嫻,甄嬛面對現實,拒絕了允禮。
看嬛兒是怎么說的,她背對著允禮洗衣服,手上動作不停,應該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內心,嘴上夸個不停:"靜嫻,一聽名字就知是溫柔大方的好女子......"
你要真不在乎別人,管他娶誰,娶的人好不好。
最后,在甄嬛的一再堅持下,允禮就放棄來找甄嬛了。
轉眼到了甄嬛身患咳疾,被趕去凌云峰,途中遇大雪暈倒,只能找附近的允禮幫忙。
只是救人而已,莫言這個有故事的奇女子,仿佛已經預料到允禮和甄嬛將要開啟一段故事,就像舍不得把新娘交給新郎的老父親一樣,謹慎的審視著允禮。
允禮承諾道,一定不會辜負甄嬛,莫言才放人。
允禮把甄嬛接到了清涼臺,因為溫太醫還沒趕過來,甄嬛無法退燒,允禮就躺到雪地上先自己降溫,再為甄嬛降溫。
看演員李東學采訪說,他拍這場戲,發燒了三天。
劇中的允禮更是如此,不能不讓人動容。要不甄嬛病愈之后聽說這事,也不會打算接受他。
照顧甄嬛這場戲,也格外有意思。
這一天,允禮來看甄嬛,實初哥哥很不待見他,說“王爺你怎么又來了?”
堂堂一個王爺,卻沒有探望甄嬛的理由,看他咋說的:你們都在忙,就我一個人閑著也過意不去。
這得多厚的臉皮。
溫實初和浣碧,這兩人一個是大夫,一個是女孩子,都有留下來照顧甄嬛的正當理由,只有允禮沒有。
允禮為了讓自己留下來守夜,就說我們三個都留下吧,方便互相照應。
看這三個傻人咋睡的。
甄嬛醒了之后,允禮讓她留在清涼臺靜養,溫實初說清涼臺不好,浣碧說清涼臺最好,二比一,溫實初輸了。
浣碧的心理很有意思,作為妹妹,清涼臺條件好,甄嬛在這養病最好;作為情敵,甄嬛去凌云峰,遠離允禮最好;但作為喜歡允禮的人,她想幫允禮。
最后是允禮贏了。
甄嬛回到凌云峰后,來看舒太妃,恰好允禮也在。
舒太妃吟唱,甄嬛彈琴,允禮吹笛。
吐槽一下優酷,看你家水印長得,還恰好遮在了關鍵位置
這時,畫面切回了驚鴻舞,且回憶中只有允禮甄嬛二人,一個吹笛,一個跳舞。
長相思長相守合奏,講究心有靈犀。
所以,有關驚鴻舞的這場回憶,應該是二人共同想起。
自從知道了甄嬛的心意,允禮便再也沒有放棄了。
每天晚上不睡覺,守在甄嬛窗外邊,趕野貓,吹長相思,下雨也不走,徹底瓦解了甄嬛的心防。
舒太妃也是一個豁達之人,她絲毫不介意甄嬛的身份,對于二人的結合很是高興。
畢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大起大落的人,知道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甄嬛傳》的長輩中,做人比較通透的,就是甄嬛父母和舒太妃了。
為什么一直數二人相聚的次數,因為他們在一起的時間真的太短暫了。
戀愛的日子也過得飛快。
什么叫詩意的生活,就是二人這般了。
一個畫畫,一個就在那看書。
不能相見,就寫詩互為唱和。
很快,四四出來作祟了。
他在夢中叫了甄嬛的名字,這讓允禮擔憂。
為此他準備了合婚庚貼,希望二人能夠更為堅定的綁在一起。
這是二人戀情的高潮,也是尾聲。
平時時不時把允禮召進宮,讓二人分離就算了,皇上又派允禮去滇藏。
走之前,允禮找溫實初配了假死藥,說是40天后回來,就帶甄嬛離開。
允禮走的那天,還特意騎著馬來和甄嬛告別,甄嬛望著他越來越遠的背影說,“我等你回來”,說了好幾遍,說到允禮都聽不見了。
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
注:思思安公眾號第一時間更新(精力有限,業余時間寫作,可能沒有及時同步到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