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第一次在簡書發文,8個月,10萬字,75篇文章,收獲36個喜歡、3個粉絲,‘慘淡’兩個字形容不為過。
為了有勇氣繼續前行,在這里做個回顧和總結。
寫作——我有什么能寫的呢?聽過幾次弗蘭克老師的寫作課,寫讀書筆記可以賺錢,我沒有什么才能,讀書筆記簡單,人人都能寫。
讀書筆記是那么好寫的嗎?肯定不是,但對自己說沒關系,多寫寫就會了。結果卻不是想象中的簡單。
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中提到,他寫書評,每天至少讀一本書,并且寫出讀書筆記,工作內容就是這個。
我要求不高,計劃一周三本書并寫出讀書筆記。
寫了25篇讀書筆記,2萬字,收獲1個喜歡。
為什么我寫的讀書筆記沒人愿意看呢?
究其原因,沒有給受眾提供想要的知識。
看到很多大咖寫的讀書筆記,有的是結合自身的經歷引起自身的反思,有的是以獨到的視覺寫出書中表達的情感,有的讓我讀完就可以了解這本書的大概,總歸有所收獲。
再看看我寫的讀書筆記,只適合記錄在自己的記錄本上,供自己閱讀,沒有考慮到受眾的感受,不能讓受眾獲得認同,自然沒有人喜歡。
4月份之后沒有寫過讀書筆記,改為寫故事。自己身上發生的或者親戚朋友親身經歷的故事。
故事,肯定很多人喜歡看,我就很喜歡看故事——懸疑推理、愛情小說、靈異恐怖,都喜歡看。
都說寫故事最好寫自己經歷的,有真實所感,寫出來的文字自然能感染別人。
好吧,我開始寫我自己的故事。
家長里短中奶奶的故事、獨家記憶中自己的故事、短篇中身邊人的故事,4萬多字,收獲10個喜歡,為了提高閱讀量自己點了好幾個。
仍然是無人問津。
別人寫的故事閱讀量起碼都好幾千,喜歡數都要幾百。
我的故事問題出在哪里?
重新閱讀這4萬多字,大都是流水賬,還是小學生級別。
這應該是弗蘭克老師說的自嗨。
只是記錄事情的發生,完全沒有太多的情節描寫,比如人物的神態、言談舉止描寫,場景的描繪等等。通篇就是個平淡無奇的敘事,而又沒有網絡小說里面跌宕起伏的情節,自然大家不愿意多看,更談不上喜歡。
對于給我點贊的幾位,真是對我極大的鼓舞,在此要向你們深深的鞠個躬。
故事——要有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故事中最重要的是對于人物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連貫。
《圍城》中,錢鐘書對于每一個人物的神態都有仔細的描寫,各種比喻的運用把人物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在看到這個人物時,他的神情相貌就立刻現象了出來。
要寫的好,必須要有大量的有效輸入。所謂有效輸入,就是不能只局限于眼睛看到,而是要深刻地記錄在腦海里。做筆記就是好的方法。
很多文章說,要想通過寫作賺錢,第一步就是要寫。這說的沒錯,但僅僅寫是遠遠不夠的。
可以預料,如果我按照之前的方法繼續寫上100萬字,結果仍是一樣,沒有任何價值,還白白浪費了時間。
在這里,我要對自己以后的寫作做個規劃:
一是,要寫哪類文章之前,必須看看大咖是如何寫這類文章的,獲得喜歡數多的這類文章是怎么樣的?
模仿是最有效的寫作,我爸曾經說過,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字都是那些字,怎樣組合成一篇好文章,就要靠自身不斷修煉。
好比寫字,開始都要臨摹字帖,那不就是抄么,寫的好了,才能琢磨出自己的字體來。
寫作也一樣,按照大咖的寫作模板,多練多學習,才能寫出拿得出手的文章。
二是,平時多觀察多思考。寫作來源于生活。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就看你關注的方面。
同樣一件事,從各個方面進行觀察,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
日常就要多觀察,收集素材;多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人云亦云。
三是寫后多改。
之前的文章都是寫出來后,檢查一遍沒有錯別字就發到簡書,但事后又發現有許多需要改動的地方。
一篇文章,從醞釀到成形,再到修改發布,并不是那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一篇優秀的文章,需要一周甚至一個月的打磨,才能成為有人喜歡的文章。
我的寫作不僅僅是為了自嗨,更是為了提高自我的寫作能力,再者是得到讀者的喜愛,最終能夠通過寫作變現。
寫得多不如寫得精。
謹以此文作為轉折,希望能在寫作的路上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