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過年沒有回老家,因為要考試了,想多點時間來復習,而父母在老家都還算順利,也沒什么需要花錢的地方,所以小a象征性地寄給父母2000塊, 算是過年的壓歲錢。
a的老家在北方農村,2000塊,是很多年輕人在當地打工都拿不到的月薪。
幾天后,弟弟發來了信息:姐,你下次最好一下給父母寄5000塊,湊個整數,你看家里給人送個雞蛋都要送5斤,聽誰說送2斤雞蛋的?出門別人問起來,說你往家里寄了2000塊,父母怎么好意思說?
弟弟緊接著說,借2000沒錯,但多難看呀!一兩千塊錢,還不夠家里取錢麻煩呢!
朋友氣得當場起得摔了手機,就差一口血吐了出來。
她不知道這話是弟弟自以為是地隨口一說,還是父母的意思。
但生平第一次,家人跟她談起了人情世故。
親情開始用金錢衡量。
最重要的是,她給家里寄錢,沒有得到任何感謝,理解,而是招來了自以為是抱怨,生活就是如此諷刺?
諷刺的對象還是自己最親的人。
她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的那句話:“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么人的時候,你要記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擁有的優勢。”
小A的故事不是個例,在生活中,我們多少次看到,那些不問青紅皂白,就對別人的人生評頭論足的人?
工作不順利,和朋友聊天,他立刻來了一句:
不開心就離職吧!一份工作讓自己糾結多不值得!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然后不妨再夸幾句自己的工作:我們領導就不錯,特別舍得給錢。
你只能悻悻地回一句:你真幸運。
一個抱有慈悲心的人,在對別人的事情做出評價之前,最好都能想想這句話: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勢。
你覺得離職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卻不知道作為一個外地人,他醒來之后,第一件要面對的事情,就是水電費和房租,當前的情況,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疫情之下, 一些鍵盤俠們更是躲在黑暗的地方,用手指狂歡。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一位27歲的湖北小哥,3萬塊在鶴崗買了房,欠下1萬多元貸款,但因為疫情開不了工,自己吃了1個月泡面,所以想把房子賣了。
緊接著評論區就充斥著這樣的文字:為什么27歲了,只有2萬塊存款?
為什么100塊錢買泡面,而不一些蔬菜、米面?可以吃好久呢!
這些話是那樣熟悉,讓我想起年前,某明星夫婦為疫情捐款20萬,被罵得體無完膚;
郭冬臨為了回復在某直播平臺停播了小視頻,這么做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看到疫情報道。
評論里就有人催捐,問他為何不直接捐款表示自己的心意。
接著有人冷嘲熱諷:郭冬臨是為了逃避網友的催捐才故意關的直播。
最后,他只能在評論區無奈的寫到:
“捐款了嗎,捐了多少……必須要告知天下嗎?朋友,相信我!冬臨是知道羞恥的人、大難面前我知道該怎么做!無需提醒!好好做回善良的自己,別太累了……”
是啊,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你們累不累?
明星的錢也是錢,都是辛辛苦苦賺出來的,一個人再有錢,想怎么花,都是自己的自由和權利,沒有任何人,以道德的名義,以親情的名義綁架別人。
《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那句話告訴我們,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就不要輕易地去定義和評判任何人和事物。
正如小a,一個人孤獨地奮斗在大城市,和別人合租在幾平米的破舊房子里,常常大周末還要被老板微信轟炸,加班到深夜都是常事,甚至舍不得打車,在飄雪的夜晚,晚上12點步行1個小時回到住處……
為了多賺一點錢,下班后還要做兼職,南方濕冷的夜晚,在戶外待了將近2個小時……
而當她的家人用農村人所謂的面子來衡量小a寄給家里的2000元錢時,真是讓人無比寒心。
讓我想起,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和迪弗洛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寫道,貧窮的本質是什么?窮人更擅長浪費錢,比如:大辦紅白喜事,為了面子死撐場面,一輩子的積蓄都用在這些消費上。越是窮人,越愛面子。
小a的父母,面對女兒寄來的錢,他們想到的不是關心自己的女兒孤獨在外過年,錢夠不夠?生活得好不好?而是怕別人得知女兒過年只寄了2000塊讓自己丟了面子,卻不去想,沒有這2000塊,他們這個年不也照樣過?有沒有想過女兒這次給的不多,其實是想多攢點錢想給家里在縣城買個房?
小a的弟弟,作為大學畢業,將近30歲的成年人,面對父母這樣的言論,不是向父母解釋,而是添油加醋轉告給小a,還自以為是地說,這就是人情世故?從本質上來說,小a的弟弟,也是個非常貧窮的人。
白巖松在很多演講里,都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會好嗎?
昨天翻出了他去年9月采訪比爾蓋茨的視頻,他同樣問了比爾蓋茨這個問題:
這個世界會好嗎?
這句話的來源是,1918年11月7日,即將過六十歲生日的前清民政部員外郎、學者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
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而在我看來,讓世界變好,最需要改變的是觀念。
喬治·奧威爾 在《1984》里說過一句話:貧窮的本質是消滅未來。
忽然覺得自己懂了這句話。
真正的貧窮是物質上的嗎?不是的,但凡勤勞一點,在這個世界上總能找到事情做,總能讓自己吃飽穿暖,而當一個人保持著貧窮的思想和觀念,而且還深深地信以為真,并將此奉為圭臬,還對別人指手畫腳的時候,這樣的人是沒有未來的,這輩子就這樣了,這才是貧窮的本質。
去年,很多影視劇都在談論原生家庭,我覺得對原生家庭的關系解釋的最好的是魯迅的話
100年前,魯迅在文章:《我們現在如何做父親》中寫道:子女對父母,應該是基于愛而不是孝順。世界上無論任何一種關系,前提都應該是讓自己感覺到舒服,感覺到被愛,如果沒有,請提醒自己,不要委屈自己,你才是你自己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