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們剛進職場,和工作了2、3年的程序員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這是很多同學在進入職場后,問過我最多的問題。
不妨讓我來翻譯一下:老師,我到底有哪些表現讓我在職場顯得特別“嫩”,沒辦法獲得領導、同事更多的認可和信任?
于是我總結分析了工作中常見的三個誤區,如果在工作中有意識地規避這些誤區,也許就能幫助你快速成為“職場老司機”——
01 不敢爭取
【情景】
公司有一個做大項目的機會,經理問你是否愿意參與,但你沒有十足的把握,最后權衡來權衡去還是拒絕了。
【解析】
這里面有兩個層次的問題。
第一,還是自信的問題,對自己的技術能力還沒有那么強的信心,怕無法勝任工作。我們在上一篇文章“面試篇”當中已經略作探討,此處不再贅述。
第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你是否愿意承擔更多的壓力,對自己提更高的要求。本質上是自己挺滿足于現狀,不愿意跳出舒適圈去抓住機會,迎接挑戰。
任何沒有成熟模式的工作,沒有人可以保證100%完成任務。技術再牛的人,他就能保證可以解決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
所以根本的差別不是技術上準備了85%還是95%,而是有沒有去接受挑戰的勇氣。
我們經常說“狹路相逢勇者勝”,職場里就是個人與個人的競爭,沒有舍我其誰的底氣,自然就是別人眼里“柔嫩”的菜鳥。
而且你要知道,當你糾結后選擇放棄,你以為你放棄的僅僅是這一次機會,其實你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說服自己放棄”的習慣。
特別是在IT公司中,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邊做邊學,現學現賣。因為整個行業都需要靠小步快走、快速迭代這種有策略的試錯來贏得機會。
如果實在沒有把握,當你開始進行這項任務的時候,可以多和有經驗的前輩溝通,提前做好規劃減少出錯,這就是你變強的開始。
02 不懂得拒絕
【情景】
產品/技術經理拿著需求文檔來找你,文檔中提到客戶既要.....又要.....,綜合評估下來你覺得里面的某些功能有些不切實際。
但你害怕一旦提出反對意見,就會被人質疑自己的工作態度或者技術能力,正是這種想法,給自己的工作挖了很大的坑。
【解析】
這種情況在初入職場的程序員身上尤其常見,一方面想給同事和領導留一個好溝通、好合作的印象,另一方面可能以為“不拒絕需求”就是為公司好。
其實這兩方面都會事與愿違。
首先,真正的溝通并不是單向的,他提任何需要你就照著來開發,這不是溝通,因為你沒有提出你的想法。
雖然你表面答應了,但你內心其實又沒有那么認同,實際上大家并沒有達成共識,一旦后面的項目進度出現問題,很容易相互埋怨。
其次,單向的照單全收一般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因為很多客戶并沒有深入分析過自己的需求,他的需求是模糊的,或者是表面的,花大量的時間去做一個模糊需求,無疑是給公司增加很多成本。
喬布斯的產品理念是“引領用戶的需求”,而不是滿足用戶的需求,拼的就是誰更理解用戶需求,誰能更大化滿足用戶需求。
就像汽車發明之前,你問人們的需求是什么,他們會說想要跑得更快的馬車!
所以你要明白客戶需求背后的真正意圖,然后結合他的預算、周期要求等,程序員們就可以提出可行性更高、性價比更高的替代方案,這才是真正幫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也就是幫公司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當然,我們也要避免進入另一個極端:對客戶或產品經理提的任何需求都持懷疑或抵觸的態度,只想做最容易的開發。這更不是對工作負責的表現。
另附一份程序員在做項目之前應該了解到的信息:
● 項目背景 項目產生的實際背景、具體的運用場景、大致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針對的閱讀對象、版本修改記錄、文檔作者以及修改人信息。
● 詳細的功能點描述 寫明產品所包含的所有功能點,對功能、界面、接口的描述一定要充分詳細,每處可以交互的地方都要給出具體的說明。
● 產品不包含的功能點說明 除了寫明產品所包含的所有功能點外,還應該寫明軟件所不包含的功能,這一點也很重要。
● 使用場景/畫面感 將復雜的業務邏輯融入到具體的使用場景中,更容易讓項目經理、研發人員、銷售人員、運營推廣人員等不同背景的人產生共識。
● 流程圖 大家都知道“一圖勝千言”,能用圖說明的盡量用圖來說明,流程圖是一種用圖形表示邏輯和算法的工具,對開發團隊寫代碼很有幫助。
03 會做事,不夠會做人
【情景】
覺得自己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但每次接任務的時候都很少被分配到重要的工作,什么好活都輪不到你,積累不到有用的項目經驗。
【解析】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你在工作中的存在感太低了。
職場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律:在一家新公司就職滿一年以上,才會讓上司對你有印象。
尤其是中大型IT公司,一個技術經理下面管10~30個程序員,你不積極主動,他很有可能關注不到你。
踏踏實實做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但充分地融入團隊,主動和團隊包括上司建立更好的關系和溝通也相當重要。
專業技術好的下屬領導是喜歡,但是領導更喜歡的是既能主動溝通,又能把工作做好,配合度還高的下屬。
因為不是上司不照顧你,而是他把精力放在更大的決策上面。
這并不是教你去撇開業務搞政治,而是你要明白,什么是職場。
職場意味著你不是一個人,你不是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你要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你想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勢必需要更多人對你的支持。
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算你是千里馬,在伯樂稀缺的情況下,你是不是要多主動點?
如果不想做職場小透明,想為自己爭取更多項目資源,教給你三招:
第一步:建立職場信任
一開始,別人并不了解你,也無從判斷你是否可以做到一些事情,只能靠你表現出來的態度來幫助判斷。
所以當你表現出,我可以做,我愿意做的時候,別人首先都是選擇相信的,這也是職場新人的一種優勢。只要順利完成任務,他人對你的職場信任就會逐漸提高。
第二步:有意識地提高工作曝光度
主動與上下游的同事、分管的領導聊聊工作進展,讓大家知道你在做什么、取得了什么階段性成果。
千萬不要只顧埋頭拉車,不與別人交流。只有你被看見,你的努力才能被看見。
第三步:帶著自己的優勢開口
雖然每個人都是在為公司做事,但是每一個老板在分配資源時,既不希望自己的資源打水漂,也不會完全信賴員工的空頭支票。
主動和老板說你的優勢,或者實現目標的路徑,他才會更放心地把資源交到你的手中。
比如:“此事的背景和進度是……我建議的做法有3個,分別是……這么考慮的原因是……”。
其實上面總結的這三個誤區,很大程度上和大家接受的教育模式有關系。
中國的教育普遍都是填鴨式的,也就是作為學生大多是被動地接受任務,被動地接受資源,被動地展示成績。
所以大部分情況下,無論我們的習慣還是性格都是偏被動的,而這,卻是職場中的大忌!
想要“一站式”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非技術問題,請永遠記住下面這些話:
主動迎接挑戰,你會倒逼自己成長;
主動承擔責任,你會贏得他人信任;
主動開放溝通,你會擁有更多支持。
最后,有關于工作習慣的問題,同學們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在后臺回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