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油田采一中學八年級
文:狼牙月? ?圖:八年級學生?
一? 從“故鄉”說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p>
……
自有歌詩以來,“故鄉”便成為永不謝幕的保留曲目,永不凋零的絢麗花朵,“故鄉”一詞就像紅細胞一樣在中華民族血脈中流淌。當遠離故鄉之人對月懷遠之時,這顆隨生命誕生、隨成長壯大的“紅細胞”就奔突澎湃成生命律動的歌詩,奔涌而出。
“故鄉”是綿延千里之外的家鄉,是時光荏苒之中的爹娘,是生你養你的那片土地,是你光著腳丫和鄰家伙伴攀登過的山梁?!肮枢l”是生養我們的地方,是我們自孩提時代直至揚帆遠航之時從未長久離開過的地方。對于一群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真正意義的“故鄉”,對他們來說,他們的“鄉”或者“城”都是“新鄉”“新城”,他們還不像我們這些遠離故土之人已有了太多滄桑體驗和思鄉情愫。
如果沒有對“家鄉”的深刻了解和認知,長大后就很難擁有中華民族血脈中那顆流淌、奔突、涌動的“紅細胞”,就不會建立起對“家鄉”的情感認同,甚至會少一份對家、對國的眷戀與牽掛。
去了解生你養你的那片土地,透過文物古跡聆聽來自遠古先祖的話語,關注你的城、你的鄉的發展巨變,將歷史牽引進現實,讓“家鄉”見證你的成長,在你的文化基因中烙下中華文明的印記。
二? 從了解“家鄉”開始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采一中學八年級語文組決定在未來的一個學期里,相繼開展一系列以“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十一黃金周,我們布置了一個小任務:以“我和任丘”“我所知道的任丘”或“大美任丘”為題,用a4紙做一張圖文并茂的手抄報。很多學生聽后表示,他們不了解任丘,不知道寫什么。于是我做了一個小調查,發現我所教的八年級某班,有很多學生并非任丘戶口。于是我就問:“那你們是在哪里出生的?”結果,除了兩位同學,其余同學都出生于任丘(有的學生并非出生于任丘市里,而是出生在任丘某鄉鎮),而且這么多年從未長期離開過這個地方。我對他們說:“你的籍貫,是你父親甚至是你祖父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你自己的家鄉是你出生并生活的地方。你父親的老家也是你的老家,但是它對你而言,已不再是常規意義上的家鄉了,更不能成為你的故鄉?!?/p>
“華北油田”這個曾經的超大型國營企業,已經分解成多個企業、公司,很多原屬于華北油田公司的單位,已經成為其他局級單位駐任丘的分公司。這是職工工作關系的變動,實際上,作為油三代、油四代的學生,無論他們的父母所在單位總部在西北還是在東北,他們自己都是生活在“任丘”這片土地上的。雖然他們的父輩祖輩都不是當地人,或是大學畢業后來此地工作,或是祖輩跟著石油會戰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但是,我的這些十三四歲的學生們,則是百分百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有必要、有責任去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發展、賡續,有必要、有責任建立一種企業生存境況下的新型“家鄉”觀念——雖然我一時還不能講透這所謂“新型家鄉觀念”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觀念,但是我確定,不和歷史文化產生鏈接,不去了解這片土地的發展現狀,就無法建立“家鄉”觀念,長大后也就無所謂“鄉愁”“鄉戀”,也許就少了一份對家國的眷戀與牽掛,少了一個帶有民族特性的文化印記。
*優秀作品展示*
八年級1班作品
八年級2班作品?
八年級3班作品
八年級4班作品
八年級5班作品
八年級6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