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學習GMAT的小伙伴問我GMAT到底是要大量刷題還是應該大量題題精做,也就是一個保質還是保量的問題。問過不少高分學生,自己也總結之后,我覺得應該保質。
一:明確GMAT到底想要考我什么?
很多學生在考前有看到語法題目依然需要看半天才能反應出考點,這個無疑會讓學生到心態崩掉。因為我們都知道GMAT考試是一個自適應考試,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你需要根據不同題目難度都能應答自如,這意味著面對特別繞彎的題目依然能看懂意思。這對于考點對于熟練度要求極其之高。想必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托福110+,雅思閱讀8+的孩子,最終還是跪倒在GMAT面前。
增加對于考點的熟練度以及提升高難度題目的反應速度都需要我們去保質做題。只有對于每一道題目做精了,并且看到題目能讀懂意思,但是更能看清楚句子框架,題目考點,題目陷阱,這無疑是以不變應萬變。大家試想一下,在面對十以下數字的加減法大家會反應不過來嗎?會緊張嗎?當然不會,原因就在于我們對于這些加減法太熟悉了。所以在刷GMATSC題目的時候也需要非常熟悉考點,熟悉陷阱,熟悉句子意思,熟悉GMAT老頭的寫句子的方式。當我們從小白到熟練前面所述藥店的時候仿佛就經歷了人生的三重境界: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熟練是GMAT考試的絕殺,所以一定要去把題目反復做,對于題目里面所涉及到的點非常熟悉。
二:題以類做VS題海戰術
題海戰術是特別消耗人的事,尤其是GMAT這樣及其費腦的考試。如果你要采取題海戰術,做完OG,做PREP,然后GWD,然后Manhattan,最后1000題…
學海無涯何時是岸啊?只會做到最后開始懷疑人生。
題以類做的話會讓你熟練考點,不斷的大腦刺激才會對某一事物產生條件反射的應激反應。就像我們去健身房健身一樣,教練會教我們一個動作,然后我們需要某一段時間里面一直練習那個動作直到我們的肌肉產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