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自己的身材太難看了,于是決定去健身房健身。
我買了一些合適的運動服,開始真正的沉浸其中。
過了一段時間,最初的熱情開始消散,我越來越難保持原來的激情,因為我沒有看到身材變得有多好。
從此按照既定的日程來繼續鍛煉,成為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我開始為自己逃避健身尋找借口。比如,我下次再補上來,或者在下周上班前多練一個上午。然而這些都是蠢事,因為我不會遵守這些承諾,而且越來越心安理得,把鍛煉身體這件事情丟在一邊。
此外我還產生了一種“讓自己失望了”的不安,還加上一種“自己并沒有完全掌握命運”的感覺。因為我沒有努力去完成一件,我本決心去做的事情。到最后,我會對某項特別的努力完全失去興趣。然后開始搜索下一件,能填補我內心空虛的事情,再度開始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這就是我們生命中經常半途而廢的縮影。它產生壓力和焦慮。這種壓力與焦慮源于我們對自己目標的依戀,也源于我們產生“如果我沒有達到目標,就不可能感到幸福”的感覺。
所以我們總是在吶喊:生活壓力太大,人生太焦慮了!
怎樣正確地解決掉這些壓力和焦慮呢?
人都有一個不健康的習慣,那便是制定結果目標,而不是專注于達到那種結果的過程。我們對任何事情都有點迫不及待。我們想要結果,現在就等著結果;我們集體跳過產生結果的過程,直接得到結果。
因為我們總是期望。期望與結果相關聯,與“事情現在應該是這個樣子,如果達不到這個樣子,我不會滿意”之類的想法相關聯。當你體驗到這些情緒,它們便在告訴你,你已經沒有專注于過程,你的思緒沒有專注于當前這一刻。
如果你在一天之中,經常退后一步,觀察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哪里,你可能驚訝的發現:啊,原來我的思緒很少集中在自己的情緒狀態,以及正在做的事情上。
事實上,聚焦于結果時,你便馬上陷入糾結之中,對過程感到厭倦不安、失敗和不耐煩;聚焦于過程中,你希望的結果會很輕松、很自然的出現。
這是為什么呢?
當你真正將注意力集中到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并且持續的知道你正在這樣做時,你將開始感到平和、精神煥發和游刃有余。
當我們正確的練習做某件事時,覺得自己正在投入到一個艱難的學習過程中,那種壓力重重的感覺消失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學習過程與一段內心平和的過程融合起來。我們能夠從緊張與焦慮中平靜下來,不再覺得昨天已經完成的事,仍在每天的生活中推動著我們不斷向前。
所以,我們怎樣在不感到失敗和焦慮的前提下,努力去實現目標呢?
這里,歸結一些簡單的法則:
1、讓自己始終以過程為導向;
2、重點關注當前;
3、將過程確定為目標,并且運用總目標作為船舵,以指引自己的努力;
4、對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刻意的訓練,帶著意圖訓練,并且自始至終清醒的知道那種意圖。
做好了這些,你將消除受結果驅動的那些判斷與情緒。
這些就是《練習的心態》一書中,教會我們瓦解焦慮與壓力的道理。愿更多的人能夠學習,在當今這種浮躁和飛快節奏的生活中解脫出來,重新掌控屬于自己的節奏。
須知,人生并沒有目的地,人生就是目的地。
須知,人生并沒有目的地,人生就是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