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這是正常的情緒心理之一。產生自卑情緒說明是有自知之明,能夠自省的,但是進一步深化成自卑感和性格就具有殺傷力了。
我覺得自卑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不敢做自己,二是不愿意改變。(看上去有些矛盾,但其實不矛盾)
1.不敢做自己
自卑感一般是和別人進行比較后產生的感覺,沒有比較就沒有自卑,因此自卑感是相對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能很好地解釋。然而這世上比自己優秀的人太多了,所以人比人氣死人。這樣不可避免地覺得不如他人而感到自卑。
但是這種比較是有誤區的,第一個誤區是你所看到的別人的優秀是片面的,你沒有辦法從縱向和橫向來了解別人的人生??v向是指時間軸,你不知道別人曾經吃過多少苦和挫敗才走到今天,橫向是指其他方面,你不知道別人有他自己自卑的地方。
第二個誤區是大多數人喜歡隨大流?!陡F爸爸富爸爸》里有一段說:“通常人們總是不相信自己內在的智慧,只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他們做事情只是因為其他人也這么做,他們總是服從而不去提問。據說,對很多人來說在公眾面前講話比死還可怕。精神病學認為,害怕在公眾面前說話是因為害怕被排斥、害怕冒尖、害怕被批評、害怕被嘲笑、害怕被別人所不容。簡言之,是害怕與別人不同。這種心理阻礙了人們去想新辦法來解決問題?!?也就是害怕和別人不同也是產生自卑的很重要的原因。我們習慣性認為優秀是有標準的,因此偏離這樣的標準就感到自卑,殊不知,看似是自己的缺點也許是自己的特色。
2.不愿意改變
在比較的過程中,還容易產生的心理就是嫉妒,我覺得嫉妒來源于自卑。這是一種扯后腿的自我保護機制。感到別人比自己優秀于是就嫉妒,甚至對別人的優秀裝作不屑一顧,進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邏輯。這種自卑是明明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卻不愿意改變,然后用嫉妒來保護自己。如果是抱著改善自己的積極心態,那么看到優秀的人反而是高興的,因為慶幸又多了一個引領自己前進的楷模。
改變這樣的自卑最好的方式是行動。洛克菲勒說:“行動是消除焦慮的妙方。行動派的人從來不知道煩惱為何物,此時此刻是做任何事情的最佳時刻。”同樣行動也可以消除自卑。認清自己的不足,然后用行動去改變就可以了。不能讓自卑消耗自己的能力,并進一步疊加自卑情緒,成為前進的阻礙。
總結:自卑一方面是盲目比較以及用普世標準來衡量自己造成的,應該用“我就是和別人不同”這樣的自信來消除自卑。另一方面是發現不足不愿意改變,進而加深自卑,裹足不前,應該先放下自卑,馬上行動。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沒有進過系統的書籍查詢和專業研究,不一定正確,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