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洋 圖/網絡(侵權必刪)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選自中國儒家經典《禮記·大學》中第三章。原典出處~~湯之《盤銘》,是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來說的是一個簡單的洗澡問題:
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凈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凈,這樣一天一天的下去,每天都要堅持。
文中三個“新”字,本義是指洗澡除去肌膚上的污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在這里引申為精神上的棄舊圖新。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每天能除舊更新,就要持之以恒。
商湯王旨在激勵自己自強不息,創新不已。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從勤于省身和動態的角度來強調及時反省和不斷革新,由內汲外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再來看看儒家的“修齊治平”,君子的修身擺在了第一位。儒家認為修身要時時講,日日講,月月講,年年講。
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句話:吾日三省吾身。
出自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自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己真正主宰自己。君子要通過時時內省不疚,逐步完善修養以成就高尚德操,“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開明德性,以達至善。
所以《大學》提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
這些經典放在今時今日同樣適用。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已經被繁重生活中的幾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工作、學習、養兒育女、照顧老人......應付生活已疲憊不堪,哪有專門精力去修身養性。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更需要從浮躁、功利的現實生活中釋放出來,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而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斷創新努力完善自己,我們尤其需要正確理解“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真正涵義。
試問在漫漫人生路上,一個人是負重前行,還是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更快一些呢?
答案顯而易見。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再次引申出來,就是進行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淬煉.....
從而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思想解放!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西方有一句名言:“人不可能兩次站在同一條河流里。”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今日之河也不是昨日之河。
一個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專攻什么領域......我們都必須保持這種“日新”的精神。日日有所進,則事事有所進;倘若日日獲得新知,事事必然取得進步。
在人生路上,其實我們最大的對手從來不是別人,而是昨天那個舊的自己。把超越昨天那個舊自己,成就今日更好的新自己來當作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吧!
就讓我們從自己開始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不著急,不猶豫 ,把修身貫穿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去不斷完善和迎接那個“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己。
如果人人都能做好自己,我們這個社會自然就美好和諧了。
今天看了一位文友寫下的金句,很受鼓舞。
現摘錄如下,作為結尾致語。
來日,并不方長!
來日,已不方長!
來日,從不方長!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珍惜少年時。
莫負青春,莫負今朝,莫待明日。
活在當下,不負韶華,
迎接每天那個全新的自己!
寫于2017/12/27午1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