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園丁21天合格父母特訓營筆記整合。課程一共分為六大模塊:愛的誤區,愛的真諦,愛的前提,愛的動力,愛的能力,愛的方向。
愛的誤區:如何走出愛的誤區,助力孩子幸福成長。
愛的誤區講的是我們平時對孩子的六把刀(溺愛,忽略,嘮叨,比較,打罵,抱怨)對孩子的危害和如何卸掉這些傷害孩子的刀。
溺愛的真相是包辦代替。溺愛的危害:溺愛折斷了孩子的翅膀,讓孩子不知道如何飛翔,溺愛砍掉了孩子的能干,砍掉了孩子的謙虛,逼迫孩子走向了狂妄自大和迷茫。如何卸下溺愛這把刀呢?與長輩溝通,帶孩子體驗生活。
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忽略。忽略的危害:砍去安全,走向恐懼。如何卸掉忽略這把刀呢?每天最少抽出10分鐘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
嘮叨是什么?嘮叨就是我們在用嘴巴勞動,嘮叨是孩子生命中的緊箍咒,嘮叨就是一種精神的綁架。嘮叨的危害:砍去耐心,逼向煩躁。如何卸掉嘮叨這把刀呢?閉嘴。閉嘴,對于我們來說就是進步。閉嘴,對于家庭的能量場來說就是加油。閉嘴,能讓孩子的成績上升。
孩子最大的敵人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討厭父母將自己與別人相比較,討厭父母不相信,不看好他們的感覺。比較的危害是什么?砍掉自信,逼向自卑。比較是孩子自卑和嫉妒的起點。比較沒有對與錯,要看你如何去比較?我們可以用孩子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相比較,這樣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我們還可以與別人家的父母比較,可以讓孩子看到父母的上進心,讓孩子找到安全感,讓孩子重新樹立起對爸爸媽媽的崇拜與敬仰。
打罵會摧毀一個孩子的自尊,把孩子逼上崩潰和自暴自棄。我們要管住自己的走,管住自己的嘴,我們要把孩子對我們的虧欠變成孩子學習的動力。6歲以前的兒童,對于一些原則問題可以輕輕的打一下,讓孩子知道什么是邊界。青春期的孩子絕對不能打,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呵護孩子的自尊。
抱怨是最恐怖的傳染病,傳播的是不快樂,會讓大家都遠離自己。抱怨就是推卸責任,抱怨是我們內心世界無能為力的一種表現,一種無奈。抱怨的危害:砍去快樂,走向痛苦。如何卸下抱怨這把刀呢?抱怨就是教會我們勇敢一點,我們真實的面對當下。我們把當下當做起點。我們坦然的去看到它,接納它。
愛的真諦:如何回歸真愛,重拾愛孩子的初心,讓愛回家。
真愛是什么?真愛是生命比成績更重要;真愛是快樂比面子更重要;真愛是自尊比缺點更重要;真愛是前途比金錢更重要;真愛是幸福比學習更重要。如果沒有真愛就不是真教育,因為任何成功都掩蓋不了假教育對孩子的傷害。真愛真教育真成功是做自己幸福并給孩子帶去自信的人,讓孩子成為自己,是真愛孩子的最高境界,也是老師和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愛的前提:如何提升孩子內在力量,提升孩子自信心。
愛的前提:安全感。安全感藏在哪里呢?安全感藏在缺點里。愛的前提就是給孩子安全感,就是要善待孩子的缺點,愛孩子的缺點。自尊是教育的起點,它通向正方向就是自信,反方向就是自卑。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動能貴人,給孩子動力以及給他能力,為孩子點亮自信的燈。愛可以療愈我們,可以讓我們一點一點走向自信,可以讓我們內心的能量一點一點的提升。我們讓孩子活在自信的優勢里面,因為自信的孩子永遠不會受到傷害,孩子所有的幸福,快樂,動力都來源于自信。培養孩子自信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人格健全的過程,人格是指自信的成度,讓自尊長大成自信的程度,一個自信的人一定是有安全感的。我們要去喚醒他的自尊,去觸摸他的自尊,去呵護他的自尊,去培育他的自尊,將自尊點亮成自信。
愛的動力:如何給予孩子成長的動力,給孩子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教育是對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前途負責。愛的動力:接受、喜歡、崇拜、感恩、信仰。
動力的第1個臺階接受,我接受我被動。什么是接受?接受是自己知道是正確的,但是自己不喜歡,但是又不得不按對方的要求去做的,這樣的一種行為就是接受。接受的外在表現是消極的,是被動的,只有當對方要求我們去做的時候,我們才會去做。如何讓孩子接受?呈現一個真實的爸爸媽媽。真實讓孩子有安全感。
我喜歡我主動,喜歡的外在表現是積極的主動的。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源頭。如何做孩子喜歡的父母,才是人性教育的奧秘。孩子會做一個老師喜歡的學生,父母喜歡的孩子。他們會因為這份喜歡而努力認真的學習。怎樣讓孩子學喜歡?學會欣賞,令人喜歡。賞識我們應該注意三個方面:一、首先要欣賞孩子的具體事件,然后描述這個過程,不能含糊的賞識整體。二、要賞識孩子努力的付出和勤奮的勞動,不是夸獎孩子的長相和聰明。三、要賞識孩子禮貌,樂于助人,誠信負責這些內在的品質,而不是表揚他的衣服漂亮,發型可愛等等一些外在的膚淺的東西。我們可以結合外在的優勢和內在的品質一起賞識。學會賞識自己, 賞識伴侶,賞識孩子。
愛的能力:如何提升愛的能力,助力孩子開啟卓越人生。
愛的能力的6個方面:我們能倒過來平等的尊重,理解,欣賞,提醒,包容,等待。
如何呵護好孩子的自尊?起點就是平等,當我們平等的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就已經呵護好別人的自尊。尊重人格點亮自信,這是教育的起點。孩子從自尊走向自信的過程,就是我們爸爸媽媽開始平等尊重我們的孩子到最終我們堅定的信仰我們的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就是那個獨立的自己。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而不是我們的希望的寄托,我們為完成心愿的載體。
傾聽是打開理解之門,只有真正的傾聽了孩子,才能了解孩子,才能倒過來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孩子,才不會不理解來傷害孩子,才能夠愛好孩子。理解讓彼此成為朋友。你愛我,我愛你,愛來愛去愛自己。倒過來的愛是相互的愛。
愛的能力:欣賞。一個懂得欣賞他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欣賞。我不一定喜歡我所欣賞的人,但我一定喜歡欣賞我的人。通過欣賞,在孩子心中有了喜歡的地位,我們才能夠引領孩子的成長。學會欣賞孩子,不僅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優點,更要學會欣賞孩子的缺點。用欣賞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愛的能力:提醒。孩子的缺點我們要管,但是要管的有方法。孩子有缺點,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這個缺點的存在,但是要從愛的角度去提醒孩子。提醒是通過某種方式喚起被遺忘的事,或者通過某種方式從旁指點,引起對方的注意。嘮叨和提醒是有區別的,提醒是建立在尊重,理解,欣賞的態度之上的,應該是用,用心真誠的去提醒孩子。而嘮叨卻是盜用愛的名義,以此來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父母要像教練一樣,指點他,引導他,幫助他改進和成長。教育就是放手,信任孩子,相信他,讓他去體驗,讓他去經歷,哪怕是挫折,哪怕是失敗。我們做他最溫暖的港灣,讓他有那股力量去勇敢的面對挫折和失敗。
愛的能力:包容。什么是包容?包容就在錯誤和挫折中成長。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是優缺點的平衡體,孩子一定是既有缺點又有優點,遇到優點我們要欣賞,遇到缺點我們要包容提醒他。
愛的能力:等待。為什么要學會等待呢?人生就是一趟旅行,每次旅行讓我們心動的,激動的就是期待這個旅程的開始,以及在旅程過程當中。生命就是一場旅程,就是要去經歷,而經歷就需要去等待。人生就是一場關于愛的修煉,愛好自己,愛好孩子,愛好我們身邊的人。用耐心的等待來換取孩子的成長,堅定的相信孩子一定會好,孩子就如同一朵花,每一朵花盛開的時間都不一樣,花什么時候開是花自己的事情,我們只需要澆水施肥,去堅定的信仰,這朵花一定會開,去相信遲開的花更美麗,這樣我們就會以一顆平常的心去耐心的等待孩子的覺醒,在信仰中聆聽孩子花開的聲音,陪伴孩子,耐心等待,總有花開的那一天。
愛的方向:如何培養全面發展和完美人格的孩子。
愛的方向:三心六力。
四大驅動力:
1、感恩的心,自省力。
2、重塑責任,激發潛能,抗挫能力。
3、演講突破,自信力,領導力。
4、點燃夢想,行動力。
人生有兩件事情,第一要學會做人,第二要學會做事。做人和做事是同時發生的。幸福的人生有兩件事,第一做人很幸福,第二做事很成功。教育的目標就是為孩子的幸福和前途保駕護航。前途就是做事很成功,幸福就是我們的心靈很幸福,家庭很幸福。
愛的方向:責任重塑。怎么才能做事成功?一定是有責任的人。責任的本意是求得承擔和保證。不是一再的給予孩子,而是什么時候也讓孩子學會付出一下。只要孩子能做的,就讓他去做,孩子做錯了我們就去鼓勵他,接納他,去肯定他,讓孩子有更多的經歷,更多經歷就是給孩子挫折力的鍛煉。
愛的方向:演講突破。演講是走向自信的最快通道。講是語言信息的傳遞,演是我們自身和外在資源的一種整合的表達。演講力影響領導力,演講力也是學習力,演講力也是影響力,演講力也是創造力,演講力也是銷售力。
愛的方向:夢想激發。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與更多的人發生關系,夢想就是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利他就是最好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我以后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這個人與整個社會發生一個什么樣的關系?我的自我價值是什么?我要幫助別人什么?這是我們的終極夢想。通過我們的終極夢想來反推,我要考上一個怎樣的大學?我要考上一個怎樣的大學,當下我的學習成績要提升到一個怎樣的程度?所以我們的夢想目標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建立目標的5個原則:1.要高度化,一定要很高遠。2.一定要具體化,具體化就是一定要有數字。3.一定要有措施化。4.要形象化。5.大眾化。一定要把夢想講出來。
夢想一定要有,因為他一定會實現。激發孩子的夢想,讓他成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