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的好快,一眨眼自己已經從學校步入職場,去了很多的城市,吃了不同地方的各種美食,但是讓我留戀的仍然是媽媽做菜的味道。
不知道大家在記憶中有沒有媽媽做的且讓你印象深刻的菜,相信一定是有的,而讓我一直記憶尤新的就是媽媽做的大盤雞。
老媽第一次做這道菜是我在上初中的時候,記得那天陽光明媚、風光正好,一個小憨批蹦蹦跳跳的放學回到家,剛推開家里的大門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肉的香味,據我小腦袋瓜兒的推斷一定是家里燉了雞肉,可是這個味道怎么和之前家里做的味道不一樣呢,是一種辣中帶香的味道,讓人直流口水。
隨之便飛奔向廚房,餐桌上果然放著一大盆剛出鍋的雞肉,不過為什么只見做好的菜,卻沒有看到做菜的人呢?問了奶奶才知道,是我老媽趁著工作的空閑時間專門回來為我做的菜。
其實在我初中之前,老媽的工作是非常忙的,一個月可能只能見一次面,所以很少能吃到老媽做的菜,那個時候吃飯都是奶奶做的,但是老人因為很節儉,舍不得買肉,所以平常是很難吃到肉的,更別說吃到只有在餐館才能吃到的大盤雞了。
想起當時自己吃得滿嘴流油,肚子滾圓的樣子,總是忍不住想笑。
其實在我的想像中,當時老媽的樣子一定是急匆匆的買菜回家,用最快的速度做好菜,自己連吃得時間都沒有,又急匆匆的回到工作的地方。
這件事過去幾年之后,我去問老媽,問她還記得這件事嗎?
她已經忘了,可能對她來說只是一件很小的一件事!不過我可是會永遠記著的,嘿嘿~
好了,下面就是老媽親傳家常大盤雞制作教程,一定要碼住~
用料:
整雞(三黃雞)、土豆、洋蔥、干紅辣椒、青椒、花椒、八角、郫縣豆瓣醬、姜、蒜、生抽、鹽、料酒、啤酒、味精
步驟:
1.切塊:
將雞肉、青椒、洋蔥切塊,土豆削皮切滾刀快(不要太小)。
2.焯水:
將雞肉切塊,水開后放雞肉、料酒、2片姜、2粒花椒、一分鐘后撈出。
3.炒制:
另起炒鍋放油加熱,轉小火,將花椒、八角、干紅辣椒炸香,放入姜蒜,聞到香味,放入雞肉,加料酒大火炒制,加一勺郫縣豆瓣醬,翻炒均勻,把土豆放進去加一點生抽或者老抽,一起翻炒。
4.燉煮:
加入啤酒要沒過雞肉,大火燒開轉小火煮,煮到湯還有1/3的時候放入洋蔥翻炒均勻,燉到汁收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放入青椒、蒜末、鹽翻炒,最后再加一點水燜(這里的水決定著你的湯量)
5.加味精或者雞精,出鍋。
小貼士:
該菜譜放土豆偏早,燉出來的土豆比較軟糯。如果不想吃太軟的土豆可以在燉煮的過程中加入土豆。
放面條可以湯汁多點,吃米飯可以湯汁少點。
加啤酒會去腥味,讓肉更軟爛,增加肉的香氣,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加。
最后,最令你印象深刻的一道菜是什么?它的故事又是什么呢?
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