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顧,回憶。指對過去的事情想起來就會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憶。
【成語出處】
唐·戴叔倫《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處,九泉煙冷樹蒼蒼。”
又見《南唐二主詞,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成語典故】
由唐末藩鎮勢力和農民起義軍叛軍發展起來的割據勢力,最后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是指從公元907年朱溫建立梁朝開始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區前后換了五個短暫的王朝:梁、唐、晉、漢、周。為了跟以前相同名稱的王朝區別,歷史上把它們稱作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時期,在南方和巴蜀地方,還有許多割據政權,有的稱帝,有的稱王,前后一共建立了九個國:前蜀、吳、閩、吳越、楚、南漢、南平、后蜀、南唐,加上在北方建立的北漢,一共是十國。
這些國家對外連年爭戰,對內橫征暴斂,人民苦不堪言。再加北方契丹貴族的掠奪,這樣消滅軍閥割據,建立統一國家就成了這一時期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李煜就是盤踞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南唐國最后一個皇帝,也稱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少年時,他把精力全部放在讀書上。李煜不僅工詞,而且善書畫、曉音律。他對藝術有很高的鑒賞力。18歲時,李煜與大司徒周宗的女兒周憲結婚,夫妻二人彈琴賦詞,夫唱婦隨很是幸福美滿。
但是此時中原的后周,在世宗柴榮的改革整頓下已日漸強大。世宗皇帝抗擊北漢、攻打西蜀,安定了中原,使開封成為全國的政治、軍事中心。統一成為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公元960元,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周建立北宋。宋太祖在趙普的建議下,決定采取先南后北的統一計劃。他花了十年時間,先后出兵消滅了南平、后蜀、南漢。這樣,南方的割據政權只留下南唐和吳越兩國。
961年,李煜在金陵(今南京)即位。作了帝王的李煜,仍留心于書畫。在宮中笙歌燕舞,游玩賦詞,醉心于聲色美女。特別是在小周后進宮之后,更極盡一個藝術家的想象力。
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派大將曹彬、潘美帶領十萬大軍分水陸兩路攻打南唐。此時的李后主還蒙在鼓里,正在宮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誦經講道。有一天,他到城頭上巡視,發現城外到處飄揚著宋軍旗幟,這才大吃一驚,回宮以后,派大臣徐鉉到東京去求和。
徐鉉的幾次求和都未能阻止宋太祖滅掉南唐的決心。曹彬派人進城告訴李后主,勸他趁早投降,免得城里百姓的生命財產遭到毀滅。后主還想拖延下去,曹彬就下令攻城。
次日城破之后,李后主叫人在宮里堆了柴草,準備放火自殺,但是畢竟沒有這個勇氣。最后還是帶著大臣出宮門,向曹彬投降。李后主從一個盡情享樂的國君變成一個亡國的俘虜。
從皇帝變為俘虜,李煜終日以淚洗面。春花秋月,冷雨晨風,雁來燕去、甚至天上的一片浮云也能觸動他的愁緒,挑起他的苦悶。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是李煜生日。這一晚,回想過去作帝王時的笙歌鼎沸,想一想眼前愁苦的囚居生活,李煜各種滋味一齊涌上心頭,無法排遣,于是有了那首《虞美人》。
《虞美人》這首詞原文是: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的大意是: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過去歡樂的空庭生活已經逝去。昨夜在小樓上聽到窗外又刮起了東風,在皎潔的月光下,回想起了可愛的故國,這種精神的痛苦真實難以忍受。華麗的宮殿應該還存在吧,只是紅潤的容顏變得蒼白、憔悴了。問君到底有多少哀愁?這哀愁像一江春水,滾滾流向東方,日夜不息。
“不堪回首”這句成語,現在多用以表達不忍再去回憶過去的慘痛經歷或情景。
后來,這首詞傳到太宗那里,太宗對他還在戀念故國非常忌恨。后來,又有一些懷戀故國的詞作傳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將他毒死。
【李煜小傳】
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景的第六子,生于937年,959年被立為太子,961年即位,沒有年號。
李煜即位時,南唐已經是宋的屬國。他面對宋朝的壓力,逆來順受,以圖茍且偷安。975年,宋軍滅了南唐,李煜做了俘虜。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等。
李后主在位14年,975年被俘去位,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978年,李后主被毒死,年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