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黃梅戲《傳燈》,再次回顧了一把五祖弘忍定法嗣的過程。
當初惠能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去充役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諸生各出一偈。上座神秀于南廊壁間寫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眾人稱頌。惠能在廚房舂米,聽了這偈,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因自念一偈,云『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托人寫于旁邊。五祖大驚,但恐怕眾人不服,于是夜半三更,單獨為慧能解說《金剛經》要義,說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慧能說『我懂了』,五祖才將法衣相付,讓他南歸弘法。
正好這一周,家排的約聊主題是『覺察你是經常做你必須做的事情,還是經常做你想做的事情』。
??看完兩段偈語,我想『必須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本性上都是事情,唯一區別的是我們的心。
??一開始它們混在一起,區別它們是為了見心見性,更好地認識自己。
??但一旦越過了這個階段,強制性地區分反而是累贅,放下心底的界限,安心做好眼下的事情才是正理。
??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
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回答說:“得到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能夠心意合一地處理眼前事,才會有穩定的心流相伴而生,才能感受到真實的自己,滋養真正的智慧——『無所住而生其心』。從而邁向隨心而動、隨意而行、知行合一的做事境界。
拆書小王子Panda
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