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被高強度的文章所困,天天寫,日日寫,周末寫,下班寫,寫出了思路,寫出了套路,學會了思考,真是嘔心瀝血,要吐血的節奏。突然被領導告知,不用寫了,有其他人代替你寫。卻沒有松口氣的感覺。
生活需要挑戰,每每累到不行,遇到困難,就發怵。又要寫文章,難受,上班沒有專門的時間寫,就在下班后回家寫,寫到半夜。一到周末,領導說你回去寫個總結,寫個講話等等,我周一看,這個周末有報廢。在一月這個月份里,寫了13篇小信息,四、五個大材料。那段痛苦的日子,像集中訓練營一樣,大量的寫,讓我摸清了文章的思路,領導的需求 ,什么樣的文章受歡迎。摸清結構。想想一年才寫48篇信息,在一月份就寫了13篇,完成了三個月的工作,提高是必然的。
可是,我的工作及其復雜多樣,什么都干,像個打雜的小工,但同時還要揮筆寫文章,精力是不夠的。寫文章需要安靜的環境,一個人靜靜的寫,而我上班寫作的時間卻沒有。全是業余時間寫,周末寫。被告知有人寫了,應該高興,然而,我卻沒有高興。
一、寫文章是一個高級的活。它需要動腦構思,借鑒,模仿,潤筆,修改,雕刻。沒有思路,網上借鑒,看看人家怎么寫的,行文方式,用語風格。構圖完之后,填充內容。最后,要潤色修改,文章題目要響亮,中心句要有美感。多余的廢話刪掉,言簡意賅,每段長度都要相同。我這個文章小菜鳥,在經歷了三年的磨練后,才剛剛上道。寫文章是非常鍛煉人的。
二、我不甘于做簡單的事情。曾經在工作中抱怨,那些簡單的活,還需要我這個大學生來做嗎?譬如:復印,通知開會,采買,送文件,裝修。在重復的勞動中,浪費自己的生命。同樣單位時間內,一直在干沒有技術含量,人人會干的活。技能有沒有提高呢?會不會學到知識呢?不會。干時間長了,就會覺得浪費生命。人人求安逸,能躺就躺。但是,會不會就變成不思進取的傻子。
有一個事例,我覺得很感動,很受鼓舞。我認識一個90后的小姑娘,大學學的美術設計。應聘到了一個特清閑不用腦的活,我以為她天天就是玩手機了。可是人家在下班時間,在網上接私活,給人家做平面設計,自己又掏了2000元學習關于平面設計的新知識(我是有點舍不得的)。佩服佩服,看來90后也不愿意光玩手機。
三、思考將來的出路。成為一個專業的人才,有一技之長是多么的牛掰。我們單位的電工外聘,來一次人工費100元,無非換個燈泡和插座,而且人家還會水暖。有技術不怕被餓死。所以我要學習一門手藝,考取資格證書,不被社會淘汰。我不會甘心做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勤雜工的。是時候該拼搏了,給自己找點困難,找點不自在。
四、離開舒適區,找點不自在。我這個人喜歡不斷進步,2016年參加資格考試,沒復習,裸考慘敗。又在35歲高齡參加選調考試,證明自己,在大冬天市圖書館里度過一天。想成長,買了8本書,只看完兩本。我愿意成長,每年都有不同的進步,即使沒有復習,我也愿意參與比賽沒有挑戰的事情,提不起興趣。然而,不努力付出是沒有收獲的,已經參加三年的資格考試,次次裸考,次次敗北,那是一定的。那么,今年就一定要打起精神,好好復習,迎接挑戰,打敗困難。
既然給了我喘息的機會,我就會好好把握,用在學習上,默默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