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去日本,感受到日本百年企業(yè)的魅力,印象頗深。回來之后,一口氣讀完日本很多管理大師的書籍,對稻盛和夫的管理奇跡印象最深,但對他的很多管理哲學,在當時都是不甚了了,甚至不以為然。
比如“敬天愛人”,“始終以光明正大、謙虛之心對待工作”,這算什么管理學?這不是儒家的東西嗎?
再比如這句:
要取得事業(yè)和人生持續(xù)的成功,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先要做一個好人,第二就是你必須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樣就會實現(xiàn)自助人助天助,你自身的潛力可以充分發(fā)揮、你周圍的人由衷地支持你,你的成功將不可阻擋。
這都是最簡單的做人的道理,怎么會拿來作為管理經(jīng)典,奉為圭臬呢?
當時非常認真地讀完稻盛和夫的書,也非常認真地不以為然了一下。
直到今天,突然靈機一動,決定重新開始讀起稻盛和夫。
讀到“利他!凡是事事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事情總會出奇的順利,內心也平靜和充實”的時候,聯(lián)想到我們現(xiàn)在在做的事情,若有所悟。
當初確實是為了利他而做的這件事。看到無數(shù)寫作者交了錢學習寫作,期待跟平臺產(chǎn)生鏈接,而平臺不想做重,只愿意生產(chǎn)課本賣課程,不愿意當語文老師帶學生,所以同為寫作者的我,才愿意出來做這個看起來最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但是現(xiàn)在,明顯感覺自己的利他做得遠遠不夠,尤其是在生存壓力的壓迫下。在自己活下來的前提下,依舊不能忘記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清澈而單純的心靈才能感受到正能量,而自私的心看見的只是復雜、混沌。”
“眼睛可以眺望高空,雙腳卻必須踏在地上。夢想、愿望再大,現(xiàn)實卻是每天必須做好單純、甚至枯燥的工作。”
這恰好跟我前幾天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越理想越現(xiàn)實,越現(xiàn)實越理想,越是高蹈的理想,越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我相信依舊會有人跟四年前的我一樣,對這些大白話嗤之以鼻。
但是隨著實踐的深入,越來越發(fā)現(xiàn),我們最需要的無非就是回歸常識,尊重規(guī)律。
要始終秉持一顆光明正大的心,大公無私的心,要始終保持內心的澄澈,一旦你的內心放在了利益上,你的行為立刻就會反映出來。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到時刻惕勵自省,并不容易。
比如凡事要做到極致,稻盛和夫有這樣的表述:
“我拼命做眼前的工作,認真解決眼前的問題,但總見不到成果,見不到進展。”年輕朋友中有許多人可能這么想。但是我勸你們更加努力,“努力已達極限,比這更大的努力絕對不可能了。”如果努力達到這種程度,你或者會獲得靈感,就像神給你的禮物一樣;或者會出現(xiàn)承認你的努力、向你伸出援手的人。
我們把這句話稱之為“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只有“傻子”才會充滿虔誠地信仰這句話,實踐這句話,比如稻盛和夫,但正是這樣的“信”,讓他取得了奇跡,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他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日航,創(chuàng)造了京瓷和KDDI。
稻盛和夫自己也說,“我的經(jīng)營哲學沒有任何高招和技巧,只是用心把我的思想傳遞給他人,到達思想與行為上的共鳴和認可。”
看起來他的中國師父是王陽明,知行合一。我們老祖宗的東西被日本人拿過去后,被實踐到了極致。《大學》的“茍日新、日日新”,到了日本就是“日精進”。儒家的仁者愛人,到了日本就是極致的“敬天愛人”、“利他”。王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到了稻盛和夫,就是摒棄一切的技巧,“到達思想與行為上的共鳴和認可”。
但好像很可惜的是,我們老祖宗的這些智慧,現(xiàn)在很多時候都只是幌子,誰要這么干,就是傻子。
但在日本,就有這么一個傻子,稻盛和夫,老老實實地抱著利他之心,抱著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成功了。
很多人會說,那是在日本,中國沒有這個環(huán)境。
但事實上,稻盛和夫所在的時代,戰(zhàn)后的日本以選擇聰明才辯型的人做領導為潮流,忽略了道德規(guī)范和倫理標準,導致政界、商界丑聞頻發(fā)。
也正是基于此,他才主張領導者的選拔標準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他不僅如此說,還如此去做,價值觀(知)實際行動(行)合一,并驗證了這種成功的可能性。
而在改革開放后幾十年的中國,也同樣是弱肉強食,你不去搶,就沒辦法生存,哪里有什么利他的環(huán)境。但即便如此,也還是有一個馬云出現(xiàn),先利人再利己,創(chuàng)造了中國商業(yè)史的一個奇跡。
可見,自古而今,道理就是這個道理,信的人就會虔誠的去做,知行合一就能出現(xiàn)奇跡。
而大多數(shù)人依舊不信。利他?活都活不下去,利個毛線的他?大哥,先把你自個兒成全了吧!
所以有很多人不信,選擇了做聰明人,不知、不行。也有很多人掛著利他的羊頭,賣著沽名釣譽的狗肉,此之謂知行不合一。也還有很多人,一邊嘲笑著利他的傻子,一邊占著傻子的便宜——你不是利他么,快來利我啊。
只有極少數(shù)傻子選擇了“信”。也只有極少人選擇了信你的“信”。
?稻盛和夫在《活法》里說:
究竟要選擇兩條路中的哪一條,當你猶豫彷徨時,我建議你遠離自我利益,選擇那條充滿荊棘的道路,因為這是人生“本來應該”走的路。我們就是要選擇這樣愚直的、艱辛的生活方式。
他說,堅持“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工作。
他說,點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之事的人。
專注、極致、熱愛。
像一個信徒一樣,去信。然后像一個瘋子一樣,去干。然后像一個圣人一樣,去錘煉自己的人格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