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祥
二、米芾橫畫的一畫三折
寫完“橫豎撇捺,別有洞天(橫畫的驚人之變)”一文后,發(fā)現(xiàn)遺漏了米芾橫畫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的橫畫一畫三折:米芾寫橫畫時候,對于較長的橫畫會隨著上下文和字體的變化出現(xiàn)一波三折的寫法。這個這么理解呢?
我們先挑幾個帶有一畫三折的橫畫來看看。
<small>右邊區(qū)字第一橫,順鋒起筆,行筆由粗到細,形成一個夸張的小弧線,收筆頓后反方向回收,引出下一豎畫,一波三折,非常清楚。</small>
<small>右邊可字的第一橫,順鋒起筆之后向右上輕挑,出現(xiàn)一個弧度,收筆回收拉回,呈現(xiàn)一波三折的態(tài)勢。</small>
<small>黃字第二長橫,逆鋒起筆,右行略顯弧度,與第一橫呈向背態(tài)勢,收筆回鋒引出下一豎。</small>
<small>無字的長橫,起筆很夸張,右行呈現(xiàn)一段長長的弧度,收筆回鋒,也是略出一個小弧度,引出下一筆。</small>
可以看到,米芾在起筆、收筆、行筆的過程中,通過對逆入和回收動作的充分夸張,形成起筆和收筆甚至是行筆過程中的曲線效果,可謂是一畫三折,成為《蜀素帖》用筆的一大特色。
要理解米芾的一畫三折,首先要搞清楚兩個概念,即筆畫和筆勢。在連續(xù)的書寫過程中,毛筆時而按下去走紙,形成實體線條,我們稱之為筆畫;時而提筆在空中行走,并沒有落實到筆墨,我們稱之為筆勢。所以,在進行筆鋒的提和按的動作時,起、行、收筆的運行過程中,筆勢的運動就有可能在紙上留下一小段線條,這在行書中尤為明顯,這就是所謂的牽絲。米芾對長橫的處理手段,就是在這種提按中,通過起、收、筆動作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動作,在強調(diào)筆勢、鋒勢的基礎上,利用堅挺的硬毫筆,完成了一畫三折的藝術呈現(xiàn)。
這種一畫三折的處理方法,有如京劇唱腔里的一唱三嘆,具有無限的藝術魅力,看(聽)來令人蕩氣回腸。但是要寫好這一畫三折其實并不容易。節(jié)奏的把握、造型的匹配、弧度的大小、速度的張力、筆鋒的控制等等,都需要書家具有一定的用筆功力,需要美的適度夸張,而不是一味流俗的張揚。米芾強大的書法功底,加上他得晉人法度的藝術修養(yǎng),使得他的一畫三折線條顯得勃勃有生機,耐人尋味。
其實,這種一畫三折,也不僅僅存在于橫畫之中,我們將在接下來歸納的其他筆畫中再次探討這種一畫三折的用筆現(xiàn)象。
(未完待續(xù))
.
.
.
看完如果喜歡,請點贊支持我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