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有看點的片子在觀眾眼里都是“哈姆雷特”定律,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是毀譽參半,是見仁見智,是“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就對了,這就是正常,就是江湖規(guī)矩。否則,就是沒了規(guī)矩。
所以,我只說我的觀影感受。
1.對于老炮兒來說,“鳥事兒”就是一輩子的大事兒,一輩子的江湖,別的都可以不管,但“鳥事兒”為大,為了“鳥事兒”,必須尋仇;
2.老炮兒一出場就已經(jīng)是一個過氣兒了的老炮兒,一個過氣兒的江湖,只是自己不甘心罷了。真正應驗了偉大導師那句名言:“世界是老子們的,也是兒子們的,但歸根結(jié)底,是那幫孫子們的?!笨墒?,哪個老炮兒又曾甘心過撒手江湖呢?
3.“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如今的江湖沒規(guī)矩沒節(jié)操沒底線,一切拿權(quán)錢說話。所以,充其量,”老炮兒“們只是為這個操蛋的社會背黑鍋,誰比誰更黑,你懂得;
4.即使被長期當寵物豢養(yǎng)的鴕鳥也渴望自由,竊以為這是本劇最好的隱喻和亮點;
5.”老炮兒“們?nèi)绻贿x擇江湖,那就成就不了”老炮兒“,而一旦選擇了江湖,也意味著同時被江湖綁架,為之生,為之死,相互成全,相互毀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所以對于“老炮兒”們來說,永遠是兩難選擇;
6.如果這個社會的男人都不得不選擇做“老炮兒”,女人也還是更喜歡講規(guī)矩的“老炮兒”;
7.“老炮兒”和兒子曉波僅有的兩場交心戲,一次在小飯館兒里,曉波控訴“老炮兒”對他沒有起碼的責任感;一次從醫(yī)院逃跑鉆到出租車里,曉波問,你這樣做不怕傷了霞姨嗎?老炮兒說,怕。曉波沒有再追問下去,但是女人們免不了要繼續(xù)追問,既然怕為何還要這么做?因為對于“老炮兒”來說,面子事大,傷害女人事小。面子大于天,這幾乎是所有中國“老炮兒”們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根源,也是死穴;
8.盡管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票房越好越受追捧,崇拜“老炮兒”做派的粉絲就會越多,尤其那些心懷不滿,充滿絕望的平民草根一族。有江湖,有規(guī)矩,有兄弟情義,至少還能讓他們多少感受到一點兒人間的溫暖和活著的意義,否則,情何以堪?但這絕非幸事,而是中國家庭,女人和孩子的災難以及文明社會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