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是我的校友,近日她出版了新書《時間看得見》。我感觸好深,又回過頭看她曾經的書和文章。
她也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在上大學的時候,經常在學校聽說她,看到她出書、創業、當時尚主編,結婚、生女兒上節目……
她如傳媒大學很多優秀又漂亮的女孩一樣,很厲害,很特別,但是覺得離自己好遠。
她的那篇《寫作三十歲到來這一天》在大學時讀過,那個時候青澀而懵懂,看不懂文章中的大部分文字。在過去的很多年里,她是我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我關注微博,偶爾看書,買過一本趁早效率手冊,卻沒有堅持寫下去。
直到自己真正來到了人生的30歲,再仔細去品讀她文章中的每一字,才有了心心相惜的感覺。好像每篇文章都是她與我的對話。她將自己人生路上關于事業、愛情、家庭、健身、育兒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和解決fang'fa像一個姐姐跟你娓娓道來,輕聲細語卻擊中要害。
錯過的幾年我雖然也在努力,但是如果我在一開始就選擇了"相信“,并且努力去做,人生是不是會更不一樣?好在,人生何時開始改變都不晚。
附:《寫在三十歲到來這一天》原文?By?王瀟?
部分喜歡的精髓
事業篇
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努力不一定有收獲。學習知識和鍛煉身體除外。
這個時代的規律就是沒有絕對公平競爭,接受這一點,然后武裝自己投身到轟轟烈烈的不公平競爭中去。順應規律而行,也是達爾文主義。
爭取半天的愿望沒有實現,一要怪自己學藝不精,二要怪自己運氣不好,然后趕快行動起來爭取下一個愿望。前面投入的時間精力,統統算做沉沒成本。勇于承擔沉沒成本是出來混的第一課。
感情篇
談戀愛的條件,就是讓自己從精神到物質,從靈魂到肉體,因為有了對方都比從前的狀態更好。否則何必呢?
就算你為已經他投入了很多時間和錢,該離開的時候也要利索點離開。勇于承擔戀愛的沉沒成本,是展開新生活的前提。
兩個人最終過起日子來,“也就那么回事”已經是非常好的結局,因為很多人發現婚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男人也是人,他不是必然比你還要聰明、勇敢、勤勞和富有。如果你不能愛一個男人的本尊,而是愛上你期待中的他的話,你會一直失望,而他會因壓力過大而沉默和崩潰。
對一個人的崇拜不足以支撐瑣碎的日常生活。偶像要走下神壇,他談完世界觀也要去大便。
生活篇
越年輕的時候,越可以應用“試錯法”,即在不違反健康,不觸犯法律的基礎上,搞清哪些東西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為了讓以后的歲月做對的幾率更大,不妨前期多試點錯的,磨刀不誤砍柴功。
別人的任何選擇和決定都有他自己的道理,盡量理解和不干涉。但如果傷害到你的心靈和財產,一定要干涉。
不用等到什么時機都成熟了再開始做一件事,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開車中學會開車,摸著石頭是可以過河的。前提是輸得起。
美容篇
作為女性,你的外表和你的性格共同決定你的命運,這是殘酷的現實。
腰圍是黃金分割和女性體態婀娜的關鍵,是少女和大媽的分水嶺。要拼死保持。
學好化妝術,拾掇好再出門。你自己會開心,別人對你會多點耐心,百利而無一害。
當你對美好身材的渴望遠遠大于你對食物的渴望,你就可以成功減肥。減不下來那是因為你對痩的渴望還不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