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有一副很出名的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我很小的時候就讀到了這對聯,老師推薦的勵志名言。坦白說,不喜歡。因為自己談不上是個有志者、苦心人,破釜沉舟、臥薪嘗膽的事兒,我是不情愿做的。
我只樂意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兒。只要喜歡,就是雕蟲小技我也可以玩得廢寢忘食。所以,我更欣賞蒲松齡這句:“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但對“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之說,我持保留意見。在一些聰明人看來,所謂書癡、藝癡,恰恰才是真正的落拓無成者,迂腐,呆頭呆腦,不夠精明,沒有變現的本領。
哈哈,我就是這樣的呆頭呆腦。你瞧,我的書桌擺放著董其昌的字帖,納蘭性德的詞集,盡喜歡寫沒有實際用處的。你聽,我的親戚長輩就進忠言來了,這些不能當飯吃啊!但是,對我來講,飯可以少吃一碗,覺可以少睡一會,不讓我讀書看帖,我想我會失落的,人生無趣啊。
我經歷過的最無趣之一的事兒,就是跟混子開會,一幫人言不及義又煞有介事地討論,其實是扯淡,雞跟鴨講。我常常感嘆,生命寶貴,為啥要把時間浪費在開會扯皮這些事上?后來我學聰明了,開會時就拿一本筆記本,裝作記錄領導講話的樣子;實際上呢,我就看我的董其昌、納蘭性德、朱光潛、章太炎。當然,多年來我也是敬業愛崗的工作狂,每天都想著評論選題,如果說新近的熱門話題不讓談,那就變著法子旁敲側擊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所以“歷史上的今天”,我做的筆記最多,大部分是摘抄那些有意思的明星軼事、名家名言。
比如,今天是7月10日,這是個什么日子呢?這是印象派畫家畢沙羅的生日,也是意識流作家普魯斯特的生日,他們都是法國佬。畢沙羅有哪些值得今日學子參考的閃光點呢?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你會讀到:“畢沙羅的生活雖然充滿了艱辛,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卻在其中努力發掘詩意之美和快樂之光,他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切事物都有美,問題在于怎樣把它表現出來。’晚年的畢沙羅仍然創作不輟,由于丟朗-呂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隨之改善。60歲后,由于腿病,他無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寫生,就天天在窗邊作畫,直到病逝。”嘿嘿,這種樂觀、堅持,可不可以學,可不可以當作素材寫進作文里呢?不過,如果論積累素材,那么作家普魯斯特無疑會啟發你更多,因為普魯斯特有更多金句呀,《追憶似水年華》一書里就是俯拾皆是。“如果第一遍沒有理解內容,那么第二第三遍也不會和第一遍有什么差別,即使去到第十遍,也不會有什么起色。第一遍沒記住,缺的是理解,而不是記憶。”“沒有人給我們智慧,我們必須自己找到它。”“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現。”“真正的書籍應是黑夜和沉默的產物,而不是白晝和閑聊的果實。”“被愛的對象既是病又是藥,這種藥使疾病緩解或加劇。”哈,普魯斯特的這幾句話都意味深長,值得長思久想。每一句都可以擴寫為一篇專門的文章呢。
在普魯斯特上面這些話當中,“被愛的對象既是病又是藥,這種藥使疾病緩解或加劇”這句深得我心。練字、讀帖、摘抄名言,于我就像吸食鴉片成癮,既是病又是藥,人家覺得我怪,是個病人,成天整些虛頭八腦的沒實際用處的,需要吃藥,藥不能停。我自己呢,倒覺得練字、讀帖、摘抄名言,是一種藥,可以醫治我的無聊病、躁狂癥,使之緩解而不至于加劇惡化。
哈哈,我就是這樣一個書癡、藝癡,你笑我落拓無成也沒關系,我只選擇我自得其樂的活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