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天氣熱了起來,母親打開櫥柜,把那臺用了三十多年的電風扇又拿了出來。雖然上面有些再也抹不去的污漬,但母親還是很小心的把風扇搽了又搽。
這是一臺高1200mm,重達20kg的天仙牌落地扇。底座是純銅制成,罩面和扇葉全部都是鋁合金制成,除了開關老化換了電線只外,其他的一點沒動。雖然上面繪著三十年前圖案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的黯淡,但是其他部位依舊完好,輕輕打開,風力依舊,電機沒有發出刺耳的聲音,軸承散發的紫銅色的光澤。它不僅僅是為我們扇風,給我們帶來涼爽,更重要的是承載了我小時候的記憶和父母的青春。
每當看到這臺沉甸甸的電風扇,我的心也變得沉甸甸的——這么好的老國貨去哪里了?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企業還是很實誠的,基本上利潤連百分之十也達不到,但質量卻十分可靠。然而那些外企蜂擁而至,用他們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經營理念一遍一遍摧殘著我們的企業,尤以日本企業為主。我們國家的動漫曾經是世界第一,改革開放后日本人先是通過公關迂回讓部門引進港臺翻譯日本動漫,迫使中國大量動漫人才流離失所。然后又重金聘請他們來為日本動漫公司工作;英雄鋼筆研發的超耐磨筆尖,被日本某著名企業拿到技術,搶先在世界各地注冊專利,英雄公司最后還得給他們專利費,還有我們的藥企研發了造福人民的眼疾藥,成本幾毛。也被日本某一名企大量購買,精準包裝后返銷國內,利用那時已經有了的崇洋媚外的消費者心理,賣價幾千,依然供不應求。最搞笑的是我們的國粹——青花瓷,景德鎮出品,地攤上放著,用瓦楞紙包著,被外國人看見大肆收購,精品包裝后返銷國內,售價幾千——供不應求······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那些外企利用了我們國內的企業沒有足夠的經營意識和理念,通過高超的營銷手段和先進技術,讓我們的本土企業死的死,亡的亡,剩下了那些“精明”的企業。
除了國家的保護不足外,消費者也有一定的原因,那時的一輛桑塔納二十多萬,而消費者認為這就是面子。外企的電風扇偷工減料全用塑料,而消費者認為這就是先進科技,“瞧,我們的國企還在用笨重的銅塊,簡直一點科技含量都沒有”。老一輩的觀眾應該記得那時候一臺索尼的錄音機,就能在全村引起轟動,而我們的國產收錄機卻無人問津——賣的便宜金屬還多顯得笨,哪里還能顯示自己的身份?
所以,我們的民企國企,老實守本分的都完了,剩下的企業終于在這一場懸殊的戰爭中從外企哪里學到了如下東西:
1.我們不應該把質量造的那么好,只用上幾年就行,要不消費者怎么來買我們的東西。
2.國人都覺得外國的東西先進,那么我們盡量往外國人臉上貼,至少我們的產品上要有洋文。
3.拋棄那些金屬制品,能用塑料的用塑料,高科技新產品,至少老百姓是這么認為的。
4.多與外國人合作,實在不行就讓他們收購我們的廠子,只要能傍上外國人,銷路就不用愁了。
5.員工多學洋文,時不時說幾句英文,顯得你博學多才。
6.在產品說明中必須要寫外國技術,即使繳納天價的專利費和名稱使用費。
·········
所以,隨著外資的持續進入,我們剩下來的中國企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 生產的產品質量越來越差,在國人心中漸漸的產生了一種國貨就是坑貨的潛意識。
2.現在的產品說明書產品上不找出幾個英文字母消費者都會覺得不習慣。
3.塑料好哇,又便宜又輕巧,什么?想買金屬制品,沒有,當初你們怎么選的?
4. 中華,大寶,南孚,雙匯,娃哈哈,樂百氏,小護士···雖然有些被外資榨干了資源后無情的拋棄了,但沒事,賺到錢了。
5.四六級不過你能大學畢業?
6.很多人驚訝我國生產不出筆頭?哈哈,國內最著名文具廠商在自己生產的筆芯上用大字特此注明:專門進口筆芯 好質量(外國人高科技?。。?/p>
······
一個發達國家,他國內企業商品的售價是遠遠高于進口商品售價的,他們的國民始終信任自己的民族企業,這是一種國民之間的信任,也是對自己國家國力的認可。真因為這樣,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這些發達國家才能守住根本,不斷地累積價值,源源不斷的從那些所謂大國及發展中國家的體內汲取養分來讓自己活著更精彩。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匠人精神。
老電風扇仍然徐徐的吹著,它代表著我們曾經的匠人精神。只是,它什么時候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