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執導,黃軒和楊采鈺領銜主演的《只有蕓知道》上映了,沒有特別期待,也沒有特別失望,只是有點心疼黃軒怎么變得那么蒼老。
說實話,電影就像一部漫長的旅行片(新西蘭風景宣傳片?),各種漂亮的景色對于難得出行又特別向往大自然的人來說,絕對是“夢寐以求”的美好,只是除卻這些美景,故事就顯得有點俗套,是真愛,但又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愛情。
然而怎么去講好這個略顯俗套的故事,或許真的就很需要技巧了,馮小剛導演的技巧在于“慢”,在于“柔”,在于“舊”。
故事娓娓道來,各種穿插,各種倒敘,只為了不讓這個故事顯得平平無奇。音樂有舊的,有耳熟能詳的,也有催人淚下的,然而統一的一點,就是“柔”,不管是輕音、獨聲還是和聲,都是很柔、很慢,很悠揚,很直擊人心。比如隋東風為了完成羅蕓的心愿,不遠千里去租船,在海面上等到難得一見的藍鯨,羅蕓的骨灰隨風而逝的時候,估計大伙的眼淚也隨著背景音樂流下來了吧,而且那個特寫鏡頭,也著實特別唯美。
當然,說到“舊”,就不能不提一下黃軒的造型了,早期在他遇見羅蕓的時候,他就留著一頂長頭發,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太適合他,可是很有一種感覺,會讓人覺得,不錯,那就是一個年代的標志,是國內搖滾樂,喇叭褲開始興盛的年代。
還有一些濾鏡處理也是懷舊的,道具也有故意做舊的,最中意的就是就徐凡飾演的林太的家,她家里的布景真的很美,雖然身處異國他鄉,可是她的衣柜、桌子、椅子、餐具等等都透著一股純純的“中國風”。就如她家餐廳墻邊的那個大紅色的衣柜,在東風和羅蕓結婚的時候,林太“觸景傷情”,追問自己丈夫為什么留下她一個人的時候,傷心過度被新婚夫妻扶回房間時,透過橘黃色的燈光,顯得特別瑰麗,惹人注目 。
人物設定上,也簡單,不復雜,很容易讓人看出隋東風夫妻倆之間的愛情有多么情真意切,如同歌曲里唱的,“遇見你,花光了我所有的運氣”或詩歌里寫的,“為這一生,我已在佛前求了幾百年”。
我相信,看完電影,大抵很多人都不得不由衷感嘆他們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才可以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見對的人。哪怕羅蕓一直沒有安全感,哪怕她嘴里經常嘮叨,“被留下的那個人,苦啊”。也不能阻止他們愛得如漆似膠。
“機緣巧合”加上“天公作美”,他們也算一直生活得順風順水,除了彼此心中還有潛藏有夢想,沒有什么不是“如愿以償”,有家,有愛,有狗,有事業,該有的,都有了。
如同保羅歌里唱的,“This never happened before。”愛,使得他們可以一起觀賞極光,追尋鯨魚,彈琴、吹笛,過生活,做美夢,一起這里這里,那里那里,如影隨形,不離不棄,互相攙扶,羨煞旁人。
美的,夢幻的,通通都讓他們遇上了,也讓他們不能相忘。有人說,愛情就是兩個獨立于宇宙間的人頭上的天線相連,電磁波起作用,讓不遠千里的人也能相遇;也有人說,愛情就是兩個傻子甘愿為彼此犧牲自己,免受世界打擾;還有人說,愛情就是,相遇以前,笑雖然會笑,但總有些失落,愛雖然會愛,但總有些無奈。
相遇以后,笑不止是笑,竟然還有些想哭,愛不止是愛,還有信念和重生。只有相遇那一刻,才能意識到,彼此并非有緣而相遇,而是因為相遇才顯出了緣分的神奇。
隋東風與羅蕓,也許正是如此這般吧,才能叫人看了電影之后,為他們落淚,也為他們感到值得。畢竟擁有過、陪伴過,才是真的美好,即便時光匆匆,阻擋不了死神的到來,但羅蕓,已然在死神手里,奪回了好多些年月,偷來了與隋東風共度十幾年的最美好的時光。
她的藍鯨夢,也一直都在她心中滋長,在隋東風心中扎根,身前夢里經常有鯨魚出現,念及了想去看鯨魚,身后,也有丈夫帶著圓夢,看到了遨游的鯨魚。鯨魚是她夢寐以求的藍,而隋東風,是為了藍存在,他的生命,也仿佛是為了一切無限的藍。
這是羅蕓最和我“心相印”的點,也是最令我動容的點,她使我想起“鯨落”,想起了它們自成的“天然生態系統”,想起這個可以存在上百年的生態系統,就覺得特別暖心,“鯨落”,是鯨魚它們留給大海的最后溫柔,也是像是羅蕓留給隋東風的最后的溫柔(彩蛋里,羅蕓笛子藏信)。
還記得此前大熱的動畫片《尋夢環游記》,里面就描述了一個只要有生人紀念就能一直存在的“靈魂國度”,或許,馮小剛導演也想借此表達,只要“念念不忘,就有回響”,不能忘記的美好,就由留下來的人來回憶,所以電影開頭,才有羅蕓回來的樣子,特美、特溫柔,這可能也是他留給友人最真切的美好。
因為,《只有蕓知道》,是一封寫給有情人的情書。電影里,只有蕓知道,風在哪邊吹,人在哪邊跑,愛在何處生,情在何處長,可是此刻,電影之外,我們都知道,愛過的那些人,那些事,永不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