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馮侖在女兒過生日的時候問女兒想要什么,女兒自然是想要獨一無二的珍貴禮物,一定拿出去能給朋友們炫耀的,馮侖說:爸爸送你一件珍貴的禮物,你若珍惜可能會改變你的命運。瞬間高大上了沒有,隨后馮侖告訴女兒:爸爸要給你的禮物就是陪你聊15分鐘。女兒想:平時嘮叨還不夠,送個生日禮物還要再嘮叨,但是爸爸是老大啊,還是老實坐下來聽。
馮侖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有兩種不同的人生。
第一種是普通模式,95%的人會選擇這種模式,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式。這種模式只要是老老實實,朝九晚五,安安穩穩,完成好傳宗接代的任務就好了,找個沒人的地方躲起來,領導讓怎樣就怎樣,別給我壓力,我也不要多了,夠吃就行。但是這類人看似安穩,實際則因極度缺少生存資源而終生焦慮。
第二種人是困難模式,不接受現狀,終生走在折騰的路上。自信會改變世界,挑戰未來,無論成敗都有他們自己的未來。由于第一類人占據了大多數,因此要選擇困難模式的人生必然要背離主要人群的價值觀,由此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要做第一種人,問問你的祖輩就會明白,他會告訴你趕緊找個安穩的工作,找個對象,生個孩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大家看到你也這樣,都放心了。要想過第二種人生,那你的麻煩可來了,父母循循善誘,祖輩批評指導,同輩嘲笑詆毀,你如果做成了點什么又會引起周圍人的不滿和憤怒,等你在他們的輿論壓力下遭受失敗,他們才長舒一口氣,印證了他們最初的想法,手舞足蹈慶祝普世公理還是存在的。
這就是現實的世界,你如果想要改變命運,突破階級束縛,不僅會遭到財富階級的阻止,更重要的是來自窮苦階級的阻礙,你知道嗎,你一旦突破成功那就是對安穩階層的羞辱,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會樂意看到你的成功,一旦你選擇了成長突破之路就意味著與大眾價值觀的背離,你需要自己孤獨地走出很遠才會遇到志同道合之人,就在你堅持自己道路的時候,你遭遇到的阻力和障礙也是前所未有的,很多人都是卡在了這樣的路上,大部分人都半途而廢了,最終還是回歸到那大眾的人群之中,平庸焦慮的過完一生。
我們總是在感嘆社會不同,階層固化,可是我們真的有從根本上考慮這個問題嗎,我們真的是被階層給固化了嗎?我們常常以受害者心態自居,被應試教育害了,抱怨婚姻磨滅夢想,抱怨浮躁的社會抹殺了創造力,即便是沒有應試教育你也會自毀,沒有婚姻夢想也會讓自己澆滅,至于浮躁的社會根本就不會去抹殺一個沒有創造力的人,我們總是在尋找客觀的理由來給自己的心靈以規避,好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我們一直都在欺騙自己,而且很多人一騙就是一輩子,在臨終之時滿含悔意郁郁而亡。
其實階層并沒有固化,固化的只是人的思想,階層的上升階梯一直都在,哪怕是阻礙你跨越階層的阻礙,也只是在證明你屬于那個階層的實力,沒有什么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實現人生的跨越,在每個光鮮的人物背后都是經歷了你無法想象的困難與障礙,一旦你經住考驗,回過頭來看,那些你曾經的困惑與迷茫都是需要你證明自己的必需品,只有你克服了才可以進化成你想要的樣子。
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標,我們追求的目標決定了我們能成為 一個什么樣的人。因為我們的目標決定了我們的方向,一旦選定了方向,我們就需要堅定地在道路上走下去,你要做的就是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干掉一切阻止你的障礙,哪怕你還不具備那樣的能力,你也要去尋找獲得能力的方法,進而克服掉,在這樣的路上堅定前行你才會明白,人生的成長就在于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障礙的過程中,當你回過頭來看你走過的腳印,你會發現每一步都在墊升了你的能力,實際你在走了一條上升的階梯之路,你會在不斷提升的過程中,看到越來越多的與你境況一樣的人,你會感受到你其實從來都不孤獨,大家互相取暖,互相鼓勵,沖著相同的目標共同努力。
哈佛做過一個調查,27%的人一輩子也沒人生目標。60%的人,不能說沒目標,可是他們的目標模糊,10%的人,有比較清晰的人生目標。3%的人,有十分清晰明確的長期目標,結果非常有趣,3%有明確長期目標的人,盡管他們智商平平,可是他們能夠積數十年之努力,向著目標堅忍前行。所以他們最終會成為各界的頂尖人士,行業領袖或是財富精英。我們是什么樣的人,我們的人生方向是什么,決定了我們將要采取何種行動,成就何番事業。而所謂的幸福則就誕生在這圓夢的旅途之中。
不要再怨天尤人,不要再給自己找任何借口,人生在世幾十年,白駒過隙一瞬間,不要讓歲月蹉跎了我們的生命,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要打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讓這短暫的一生能在浩瀚的時間長河中綻放出絢麗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