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shù)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shù)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當這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在網(wǎng)絡病毒般蔓延之后,帶著“異類”標簽的余秀華,走進了大眾的視線,也包括我。
一個在不讀詩的年代卻用詩句打動所有人的女詩人。像那些爆紅的選秀明星一樣,她的悲情故事,滿足了人們對底層人群的另一種想象。在她博客一首一首讀過后,試圖拆解她的詩句和故事,感知我所理解的余秀華。
很多人認為:若拋開身患腦癱的同情標簽,或許余秀華的作品,也不至于有“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之高贊。可是,人生來又哪能算計的如此清楚。在參加《朗讀者》時,董卿曾問她:若要你拿才華與身體健全做交換,是否愿意?她并沒有直接回答,這也許并不可能的假設。在她心里已然認為,上天為了制造生命的平衡性,不會給你的東西定不會給,而那才華也只是它能給予她此生,僅有的補償。
“我請求成為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內(nèi)心的翅膀。”這是她寫在《風從田野上吹過》里的內(nèi)心與堅韌。
因出生時倒產(chǎn)、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她打小說話口齒不清,走起路來左右搖晃。即便后來成了名,她依然害怕別人看到她吃飯時的狼狽。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行走了幾十年,當她找到詩歌這支鐵拐時,才終于真正站立了起來。她,帶著沒有選擇的疼痛與殘缺,生活在鄉(xiāng)野之間,將泥土里的生長,門墩上的希望,統(tǒng)統(tǒng)揉進了2000多首詩歌。那些像陽光透了水晶版,純粹的字眼與句子,深夜讀來,會讓人隱隱心痛。
“當我注意到我身體的時候,它已經(jīng)老了,無力回天了。我懷疑我在這個世界作惡多端,對開過的花朵惡語相向,我懷疑我鐘情于黑夜,輕視了清晨……”她始終不甘《以疼痛取悅這個人世》。
骨子里的自卑,讓努力成了本能。從讀書到婚姻,晦澀的青春里,她毫不掩飾地爭強好勝,只希望能夠試圖轉(zhuǎn)移別人看待她時異樣的目光。而現(xiàn)世總是爭議的,當年她因氣不過老師因為她字寫得太難看給了零分,而輟學回家燒了課本。后來,在想要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時候,她別無選擇的選了詩歌。只因這是所有文體里,字數(shù)最少的一個。她曾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自述:因為我是腦癱,一個字寫出來非常吃力,它需要我用最大的力氣,保持身體平衡,并用最大力氣壓住右腕,才能把一個字扭扭曲曲地寫出來。
其實,當我們用憐憫加持她成功的同時,不要刻意回避她擁有常人所不能企及的閱讀量。曾有報道里記錄,在余秀華的閱讀書單里,有博爾赫斯、泰戈爾、雨果、魯迅、巴金、朱光潛,也有海子的詩和《浮生六記》等作品。這大量閱讀因為身體的限制被極大程度轉(zhuǎn)換為對生命的思考,對愛情的向往,最后被她寫了出來。
“我想帶給你的,一路已經(jīng)丟失得差不多,除了窗外凋謝的春色。遇見你以后,你不停地愛別人,一個接一個。我沒有資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所以一直活著,是為等你年暮……”有人說《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愛的用力過猛,那是還沒有讀到這首《給你》的溫柔。
缺什么補什么。在余秀華的眾多詩篇里,關(guān)于愛的躁動與呼喚、愛的幻滅與實現(xiàn),她從不含蓄與隱晦。很多采訪里,不少人問她為何寫詩,但很少有人問她是否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當她跛著腳去割草、喂兔子、洗衣服、殺魚,身體的不便是那么無足輕重,平靜的表情看上去是那么樸實和認命,嫻熟的動作甚至可以使人暫時忘記雙手的殘疾。但當她屢次和母親頂嘴,對19歲時的包辦婚姻和“活給別人看”的生活不屑一顧時,你才會看到那婚姻帶給她的不安和恐懼。
“那時候鋪天蓋地的憂愁,19歲的婚姻里/我的身體沒有一塊完好的地方/我不知道所以延伸的是今天的孤獨……”
婚最終離成了。曾經(jīng)她不在乎別人說她蕩婦,卻怕“出了名就把老公蹬了”這種罵名,也怕離婚會害兒子找不著媳婦。關(guān)于離婚,在道德綁架之下,一拖便是19年。從小對自己的否定,對于正常人的羨慕,她無時無刻,都在與自卑做抗爭。想要尋求自己的情感與人生的自由,結(jié)束自己這段多年來沒有情感的婚姻,盡管從家人到村莊,沒有一個人支持她的決定。她直言:“切膚之愛和靈魂之愛,我都沒真正經(jīng)歷過。我還是不甘心。”
“我的身體里的火車從來不會錯軌,所以允許大雪,風暴,泥石流,和荒謬。”夜里,坐在電腦前,余秀華又去了另一個世界,在那里,她寫下《月光落在左手上》,寫下《渴望一場大雪》……
在我所能感知的范疇,她依然脾氣火爆直接,不再是一個需要同情和憐憫的腦癱患者,也不是一個思想怪誕、語言放蕩的詩人。只是詩寫自己,安撫靈魂。如今,她終是成了她自己,離她想要的生活仍在希冀與尋找。從寒冬到夏日,期間充滿了希望,轉(zhuǎn)折間,卻又不斷令人失望。
于是,她寫到:如果還有明天,可惜還有明天。
【無戒21天日更挑戰(zhàn)營?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