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所想?我所求!是觀念契合。
楊紫的《長相思》第二季開播了,小夭又開始和四個男人糾纏不休。有人說,桐華的作品就是男人都愛我,有點爛俗,我看著也覺得的確有這個“嫌疑”。桐華還有一部捧紅劉詩詩的作品——《步步驚心》。兩部作品的內核都差不多:我愛你,但我更愛權勢和地位。身為女主的小夭和若曦,活得都太累了。
小夭還是玟小六的時候,說過一句臺詞:我是個一直被拋棄的人。女主雖為王姬,但卻一直流浪在外,一直經受苦難,從小就不斷被自己愛的人拋棄,但是她還是很珍惜親情和友情,在愛情上渴望一個能夠只跟她攜手一生的人。偏偏愛上她的,都是被權力、身份和地位吸引或禁錮的。小夭不算是完全被利用,只是在二選一的時候,總是被拋棄。
只能說最后結局還算好,小夭和涂山璟在一起了。算是遍體鱗傷后,命運給她的禮物。
涂山璟放棄家族和權力,堅定選擇了小夭。
小夭自始至終只希望有一個人能堅定地陪在她身邊。
你所想,就是我所求,這就是觀念契合。
不過,我不喜歡小夭這個角色,她實在是配不上王姬的身份,也不配做大將軍的女兒,她只適合做一名普通的、和所愛之人長相守的小姑娘。
2、三觀如何形成
三觀,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受到家庭資源、成長環境、教育背景、朋友圈層、工作條件、經濟層次等多方面影響的。三觀是后天不斷形成并完善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不會有三觀相同的人。
以前一直有婚姻“門當戶對”的說法,這其實就是相似環境下才可能孕育出相似三觀的人。這樣,在涉及到心靈上的溝通時,障礙才會少一些。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有可能會重塑三觀。那就是和我一樣遭受過生死考驗,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并生出懺悔之心,直面困難、主動思考,積極面對、坦然接受。所以,一般能跟我聊得來的,很多都是有自己故事的人,并且有一定的思考。
三觀的形成很漫長,受多種因素調控,在特定條件下會重塑。
3、三觀契合的婚姻極其難
老爸說:“作家協會會長鐵凝在五十幾歲的時候才結婚,她的丈夫也是個非常厲害的人!”
我有些無奈地笑著回應:“老爹,你瞧瞧你的女兒,算哪根蔥?算哪顆蒜?人家是名人,是厲害的人!”
我上網查了查鐵凝和華生的故事。他們就是因為三觀契合才結的婚。
請注意!
兩個人都是年過半百之人。
兩個人都是功成名就之人。
請問:
這樣的事情能有多大的概率發生?
他們之前要承受多大的流言蜚語?
也有朋友說:“你可以先隱瞞情況再和人相處,等他們熟悉你了再說明!”
我告訴他:“不可能!我不會隱瞞我的大病史!就算我告訴他們,白血病不遺傳,我的基因組沒有問題,這八年我活的好好的,從來沒有吃過藥。他們會信嗎?”
我也告訴他:“若是真的有了感情,對方退縮了,難道對我不是一次傷害嗎?”
欺騙和隱瞞是不行的,總有一天會被人知道。
我在目前的婚戀市場是沒有任何競爭力的,這就是我一直對婚姻持悲觀態度的主要原因。我也極度不喜歡相親。
但我并不絕望,我知自己終有一日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會依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走出只屬于自己的路。
所以,我不找,也不等,只隨緣。
畢竟,只有自己過好了,才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婚姻。
而現在,草率成婚的人比比皆是。
從我們90后開始,離婚和不結婚將開始成為一種常態,這是我們上一輩人需要接受的必然發展的趨勢。
找對象時,不少人隨口一句“三觀契合”。理論上講,很對,因為三觀契合,生活會很輕松愉快,人很容易獲得幸福。但從操作層面上講,非常難,我覺得跟買彩票中大獎的概率差不多。
父親一直覺得自己過得不開心,癥結在母親,因為他們的三觀并不匹配。同樣一件事情,一個覺得不是什么大事,一個覺得天都要塌了。父親往往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勸導和解釋,常常還會覺得煩躁,看得我也覺得有點累。
如果碰巧找到三觀契合的人,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如果是三觀不契合,一個人可以理解另一個的想法,而兩個人都好溝通,聽勸,也是不錯的事情。
如果三觀不契合,兩個人還相互不理解,那就是要么雞飛狗跳,要么是一方心死,過起“同居室友”的生活。
我曾聽一個男同胞說:“老婆說什么,說是就行了。”敷衍得不要太明顯!很多男同胞覺得自己的妻子太啰嗦了。
現代社會,對男同胞相對寬容,只要能賺錢,幾乎什么缺點都能被包容。但是對于一般女性卻有一些苛刻,要有工作,要能賺錢,要能生孩子,要撫養和照顧孩子,要孝順父母。男人覺得女人不懂自己,女人覺得男人只顧自己。
無法溝通,生活終將是一地雞毛。
4、三觀的問題可不是只在婚姻,還有親子關系
不知道你是否感覺到,你和自己的孩子常常無法溝通,你看不慣自己孩子的做派。現在的孩子:
天大地大,老子最大。
耳機一戴,手機一拿,周遭一切雨我無瓜。
對親情淡漠。
處理事情不會瞻前顧后,走一步看三步,而是破罐子破摔,就看你不爽怎么著了?
你是不是特別想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孩子,你這樣是不行滴,要尊敬長輩,要努力上進,要結婚生子。”
我聽過很多老一輩的人抱怨,孩子就是不結婚,結了婚就是不愿意生孩子,萬一生不了孩子怎么辦?恨不得按著孩子的頭讓他們結婚生子。
往往,孩子的想法是:我為什么要結婚?為什么要生孩子?沒有孩子就沒有孩子唄,現在又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
靜下心來看一看,兩代人的成長環境是不同的。
我的上一輩是兄弟姊妹多,大孩子帶小孩子長大。那個時候的文憑非常值錢,“寒門出貴子”的現象時有發生,階層也相對容易跨越。這一代人看重親情,接受的是中國傳統觀念,例如結婚是必要的,離婚是可恥的,孩子是一定要生的,有了孫子孫女也是要幫忙照顧的。
我這一輩人,幾乎是獨生子女,同輩情誼不濃。在上學后才開始接觸手機和電腦,屬于既有傳統思想的灌輸,也受互聯網的影響。文憑對我們的加成也沒有上一代強。互聯網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階層的壁壘,不過想要向上跨越是很難的。我們這一代人相對傳統,對于父母的催婚相對會在意一點,內心是會有結婚的想法。所以,有些人就像趕鴨子上架,匆忙就結婚了。但也存在一些“刺頭”,堅持不婚主義,這是新的社會環境下萌發出的新思想。
我們下一代,幾乎是開始走路就開始受互聯網的熏陶,很多小孩子對網絡的熟悉程度令我瞠目結舌。他們的觀念遠遠超出他的年紀。如果父母的陪伴不夠,也就是我們這一輩人只忙于打拼的話,互聯網就成為孩子的精神寄托,他的三觀幾乎都從互聯網而來,親情對他們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
三代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有些甚至是矛盾的,所以容易產生摩擦。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都想拼命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這件事情誰都沒有錯,就是時代在發展,人的三觀也在變化。
如何處理這個矛盾呢?
首先,要意識到,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環境在不斷變化,我們的觀念不一定適應現在的趨勢。
第二,意識到不同之后,求同存異。我認為,為人過度冷漠,對生活漠不關心、麻木是人生的悲哀。盡量讓我們的下一代在依賴互聯網的同時,也相信現實社會中也有樂趣。
第三,不要試圖用辯論和憤怒解決兩代人的鴻溝,那是無效用力。
最后總結一下:
三觀契合的婚姻不是求來的,是上天的恩賜,你只管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好了!
社會在發展,我們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不用太操心我的婚事,多瞧瞧我的文字和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