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劉靜約好帶兩位小朋友去兒童樂園。
這妞中途接了個電話,把孩子交給我,就急匆匆的跑回家了。
晚上到我家接孩子,劉靜一臉生無可戀的表情告訴我:“做人做事別太作,否則就等著生活啪啪打臉吧。”
劉靜說話做事從來都是溫柔的,今天一反常態的行為著實讓我吃驚,想想背后的問題必然牽扯到家庭隱私,不方便過問,我只好一臉尬笑,遞給她一杯水。
她接過水一飲而盡,然后看了看客廳里玩性正高的兩個小朋友,突然問我:“末末,如果你出生之后就被抱養,長大以后還會認自己的親生父母嗎?”
我說:“親愛的,你是福爾摩斯啊?我出生的時候可不就是被別人抱養了,不過三天后,我爸媽反悔了,又把我從人家手里要了回來。如果他們當初沒有及時反悔,我是不會見他們的。首先我要先接受自己被雙親拋棄的事實,其次這件事對養父母而言也是一種傷害,我沒事干嘛要找虐折磨自己。再說,我們的關系,從父母放棄的那一刻就定格了,何必自欺欺人。”
聽我說完,劉靜捧著水杯感慨地說:“要是每個人都活得像你這么通透,生活就沒煩惱了。”然后,她跟我講了自己家水深火熱的生活。
去年,劉靜的公公不顧婆婆的反對,不惜違背自己當初的諾言,去鄉下尋找自己送人的女兒。
雙方認了親,老爺子看著女兒在農村的生活特別難受:孩子年幼,夫妻倆常年在市場上打工,房子都買不起。
老爺子心一酸,就把女兒一家三口接回了家。
劉靜夫妻倆陪著公婆跟這位空降的姐姐一家吃了頓飯,寒暄之后,老爺子就心急火燎的帶著一家人去看房,然后在他們住的附近給劉靜的這位大姑子全款買了房,戶型很好,面積也大,146平,90萬。
本以為這場認親皆大歡喜,老爺子彌補了心底的愧疚和遺憾,女兒在市里有了房子,今后也可以更好的生活。
只是,這樣一場各懷心事的相認,怎么可能就此相安無事。
裝修新房的時候,大姑子說是拿不出一分錢,只是啼哭著說自己太可憐了,小時候的吃了很多苦。
老爺子二話不說便帶著女兒女婿去選裝修公司,逛家居廣場,買齊了所有的家具和電器,劉靜的大姑子歡歡喜喜的搬了新家。
周末聚餐,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飯,大姑子卻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抹眼淚,無論劉靜怎么勸都沒用。
公公婆婆也慌忙去安撫,她也是只是抽噎著不說話。
眼看老爺子急了要發火,她先火了,指著劉靜夫妻倆說:“你們才是一家人,我算什么,爸媽你們對豪豪(劉靜的兒子)他們多親啊,對我們從來都沒有過,客套的很,我們就是個外人!”
這下老爺子真急了,慌忙跟女兒解釋:“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們我都一樣待的。”
“那我們家文文你也得把他送到青苗雙語幼兒園去!”
“文文都上大班了,你這時候給他轉校去青苗他肯定不適應的,我們該給孩子選個合適的學校。
劉靜的大姑子聽了立刻蹦了起來:“什么不適應,你們就是找借口,不舍得給我們文文花錢。什么里孫外孫一樣待,都是糊弄人的,我們還是別在這里礙眼了。”
說著,她拽起孩子就往外走。
劉靜和老公趕緊去攔,她更是發了瘋一樣執意出門,夫妻倆怕傷到孩子,不敢再阻攔,任大姑子一陣風的走了。
家里氣氛一時很尷尬,老爺子心里生著悶氣,把自己關進了書房。
事后劉靜幫著去幼兒園詢問,校方回復說不合適,不能接收。
因為這件事,大姑子一家對劉靜他們的態度越來越惡劣,尤其因為孩子讀書這件事,大姑子對老爺子的意見很大,絲毫不吝嗇展現自己的冷漠和厭惡,她說:“別看你給我們買了房子,這都是應該的。我恨你們,生下我不養我,讓我吃了這么多的苦,你們必須給我的孩子安排最好的學校,這都是你們欠我的。”
最后孩子入園的事兒到底沒有辦成,大姑子說盡了最難聽的話,老爺子氣得住了院。
我的前同事張璐,同樣是被抱養的姑娘。
父母條件很好,在張璐讀大學之前,他們就給她在當地買了一套復式房,大約300平。
大三那年,親生父母找上門,張璐才知道自己是抱養的孩子。
生父家條件也不錯,認親不為其他,只想讓張璐偶爾能回家看看。
張璐拒絕了,并且強烈要求對方不要來打擾她平靜的生活。
但是,對于養父母,張璐心情同樣復雜。她沒辦法像以前一樣跟他們自然的相處,拒絕與親生父母相認,不僅是自己不能原諒他們的拋棄行為,更重要的是張璐很在意養父母的感受,怕他們因此而受到傷害。
按照她的規劃和養父母的期望,張璐是打算畢業后回到小城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橫空出現的認親戲碼,讓她覺得恐慌,每次回家她就不由自主,覺得難過。所以大學畢業后,張璐執意選擇留在外地,剛開始在上海做物流,后來跟同學一起創業搬去了杭州做服裝生意。
畢業五年,張璐回家的次數寥寥,她從未間斷對養父母的關心,給他們添置衣服,買保養品,出錢給他們報旅游團,卻總是以工作太忙為借口拒絕回家。畢業的第三年,張璐甚至沒有回家過春節,一個人的除夕夜,躲在萬家燈火的陌生城市里給養父母打電話,隔著屏幕聽養母溫柔地叮囑和通話結束前的那聲嘆息,張璐只是沉默地流淚。
她特別自卑,一想到自己是拋棄的孩子,既憤怒又害怕,憤怒的是為什么自己是被父母選擇放棄的那個孩子,害怕的是自己一定是哪里不夠好。想起從記事起,養父母的細心呵護,張璐就越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樣的照顧。
后來,男朋友打開了她的心結,他告訴張璐:“有一些美好,來自不完美,我們與父母的相處,從來不會因為完美而和解,命運給我們的課題是什么,我們為什么會生而不同,或許就是為了更好的學會相處和相愛。你沒有錯,叔叔阿姨更是無辜,犯錯的你親生父母,你不能拿他們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被抱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想沒有人愿意去嘗試一把其中的滋味。
倒推到被抱養之前,首先是被拋棄。在我們的家鄉,我的很多同齡人有很多是被抱養的,那個年代通常這些姑娘的親生父母拋棄孩子的首要原因是重男輕女的思想作祟,生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因為是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初為人父母會比較稀罕孩子。但是,大部分人再追生二胎的目的就是想要男孩繼承香火,如果二胎生的依然是女孩,就不會被父母容忍,要么寄養在奶奶和姥姥家,要么被送人。還有就是家庭條件不夠好,生下孩子又無力養活,會通過親戚朋友把孩子送給別人。
孩子在送人的時候,雙方都會協商從此不再往來。
但是,有些父母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時候,會忍不住心底的煎熬和愧疚,違背當初的協議去認親,當然也有心思不正的父母,看到孩子生活好或者本人比較優秀的,會打著占便宜的目的去相認。
說到底,無論是愧疚感作祟,還是想要占便宜,把孩子送出去又去相認的父母,都是很自私的,他們為了自己的私心讓自己的孩子被動地卻接受生活的真相,在得知自己被拋棄過的認知里痛苦糾結。
就像我被抱養的朋友說過:“當我知道自己一出生就父母拋棄的那一刻,心底就刻下了傷痕,既然當初拋棄我,無論以后的我過得是好還是壞,都不要打擾。”
我很欣賞朋友這樣的清醒。
生活不僅是搏殺,生活還可以是在戰栗中守住做自己的權利,讓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ps:久不更新,想我了吧?
今天的文章,話題有些嚴肅,關于抱養這件事,你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