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馨之
筆名:馨之
? ? ? ? 都說陜北是天朗朗地黃黃,信天游吼起來很蒼涼,我最初根本不能夠理解這種心情,我想天是一樣的天,地是一樣的地,哪有那么神奇,把陜北地區的人民說的像是都在另外一個小星球上生存一樣,后來在路遙的文字里有了初步的了解,從某種程度上是感受到了它的非凡魅力,后來又去過幾次陜北才更新更深的有了本質上的體會,這片黃土地有著不能用正常思維所能理解的東西和所能表達的情誼,的確是很有魅力,無論是從藝術氣息還是從民俗民風都很有魅力。
? ? ? ? ? 我最初愛上陜北當然不是出自于多么高雅的體會,說起來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源它的吃食,什么刀刀碗坨,洋芋擦擦、子長煎餅,子洲果餡,攤黃或是綏德的羊雜碎,陜北抿節等,對,就這么簡單,就這么純粹,說到這里估計有人想到我不就是那個名副其實的吃貨嗎?哦!不,不,不,這個還真不是,由于我總是喊著減肥從來都不曾完美的飽餐一頓美食,其結果就是減肥程序總是浸入黑客侵害而越減越肥,最終是既沒能享受到美食也沒能夠擁有完美身材,你說說我該有多悲哀!
? ? ? ? ? 陜北,在這片黃土地上最盛行的就是唱陜北民歌,這里的民歌不同于現在滿大街流行的時尚歌曲那么簡單那么沒底蘊那么沒內涵,在陜北,每一首民歌它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反每一個故事也就是一首好民歌,這個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最神奇的還不是體現在這里,而是這些傳唱至今經久不息的好民歌都不是出自于什么音樂大咖之手,這些流淌著真摯情感的民歌都是出自于最苦勞動人民最普通的情感宣泄,這些文字不能用所謂專業文學所能詮釋,它有的土的掉渣渣,就連掉下來的渣渣都是那么的有藝術氣息,有一首什么陜北民歌歌詞大概就是這樣子,我也記得不大清楚與全面,大概就是說“陜北人背靠著黃河面對著天,陜北的山來山套著山,抓一把黃土撒上天,黃土里笑來黃土里埋”,就這么簡單的幾句話你讀完在閉上你的雙眼感受一下,該是多么形象多么富有畫面感,它是那么的貼切生活,真所謂,一切藝術都來源于生活,我永遠都想不明白,陜北人怎么這么有才華,這里的人真的是才華橫溢導致隨處流淌,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一下來自心靈深處的記憶像是秘密武器噴出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一樣有養分,這里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唱好民歌,最主要的還有就是說這里的男人長的超級彪悍,要說彪悍我還是比較看好內蒙男人的那種非凡氣度,都說女人長的超級水靈,水靈度也比不上江南水鄉的女人的秀美和有風韻,這點我不怎么認同,但值得肯定的是比我長的好看了些許這是事實,嘿嘿,其實能這樣說它是有依據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米脂婆姨綏德漢,聽說這是緣與一個典故,古代呂布是綏德男人,貂蟬是米脂女人,具體我也是不大清楚,因為我的歷史是體育老師教的,這個體育老師呢又是實習化學專業的一個實習生,所以到我這里學到的東西估計都是起了化學反應沒什么科學依據,其后果就是那種別人無法所能理解與體會的東西,請恕小女子才疏學淺不能夠給你一個完美的解釋,再說就是這話聽起來都會有毛病。
? ? ? ? ? 時間在靜默中悄悄的流逝,我不知不覺中和很多陜北人打交道已有一年多,不,也可以說是相處了這么久,我現在已經完全愛上了陜北的各種吃食和土文化,當然陜北有種叫雜面的吃食和羊肉面片片我卻不大喜歡吃哦,也許是沒能讓我吃的正宗貨的原因,我最愛吃的還屬陜北饸饹和子洲果餡,當然在甘肅也有叫饸饹的一種面,但是由于多年不回老家每次回家也不怎么能夠吃到這種美味,估計也是忘記,忘記了自己家鄉的美食文化,說起來我很慚愧,我本來是生在甘肅長在甘肅,對自己家鄉的文化卻一點都不大了解,我只知道我們甘肅慶陽的刺繡荷包做的很是有名氣,就這還是從網絡和一些有關新聞媒體的報道了解到的,今天透露自己這些灰暗的精神缺陷都有些情感疲憊,說起話來不硬氣,按理說應該對自己家鄉的文化無論是從底蘊還是內涵要多去了解才對,可是在我生命里似乎偏偏唯獨對陜北有太多太多的情愫,有人說過,生活經歷對于每一個來說,都是不能重復又不能忘記,他們就像一個生活的副本,即使你根本不想打開它,但它卻完好無損地一直都保存在你的硬盤里,嗯,是哩!(是哩!這詞就是陜北話,是我從白鹿原電視劇里學會的,賣弄一下,記得就在追劇白鹿原時期,我差點把這組詞用到爆,隨時隨地都在享受是哩帶給我的自豪感)。
總之,對于陜北,我很愛你,很愛很愛你
最后附一首我的歌詞
陜北? 我如此愛你
作詞? ? 張馨之
作曲? ? 馬保信
我夢里夢著你
我心里想著你
我歌里唱著你
歡聲笑語都是你
愛你皇天后土養育了祖輩
愛你羊肚子手巾創造奇跡
愛你母親的炊煙父親的汗水
愛你山丹丹紅遍神州大地
愛你黃河之水流淌的美麗
愛你天下名州訴說的傳奇
愛你民風的淳樸濃濃的情誼
愛你東方紅唱響大江南北
無論富有貧瘠
無論平坦崎嶇
永遠不改祖籍
血肉之軀黃土地
馨之隨筆文字記錄著生活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