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年輕的時候,離家求學,常年不會見到父母,那時候的我,叛逆、乖張、偶爾逃課、躲在錄像室或者游戲廳。覺得家就是一個可以索取錢物的地方,不覺得有溫度。
后來離校,漂泊于南方,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覺得世道不公,自己像被遺棄,所以長時間也不會往家里打電話,家似乎與自己沒有關系。
再后來,結婚、為人父,忙于自己的小家,忙著自己的工作。那個記憶中的家淡忘得快要記不起來。
那年夏天傍晚,帶小孩回鄉下。次日早上起來時看見父親在打農藥,兒子在田邊玩耍,母親堰塘邊洗菜……仿佛時間一下往回流轉了二十幾年前,這一幕,是那么的熟悉和親切。而這么多年,我錯過了什么?!我究竟錯過了多少?無從算起。
是的,我們曾錯過家里的喜怒哀樂,錯過家里的溫情四溢,錯過家里的油鹽醬醋,……因為錯過我們遺憾甚至自責、悔恨。但是在一生的旅途中,我們曾駐足的地方,又何嘗不是家呢?
一群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或許為了生計,或許為了理想,或許為了責任,我們聚在了一起,成了一個屋檐下的人。按長輩們的說法,這就是一家人呀。因為這個屋檐下,他們要共擔風雨,要相互取暖,要同心協力,…這便是一家人。
也許,家里會有爭吵,會有困難,會有摩擦,可這大千世界里哪個家庭沒有這些事兒呢?蕓蕓眾生,又有多少能成為一家人呢?
風雨欲來,家會是最好的港灣,讓你我靠岸。
人生豐收,家會是最好的站臺,等著你凱旋。
世間百味,家會是最好的歸途,和你同分享。
這個家,或許就是那個心里會怨恨他無數次,卻不允許別人說他一句不好的地方;
這個家,或許就是那個你總說要離開,離開后卻會再回來的地方;
這個家,或許就是那個你真的離開了,卻有一些人、一些事讓你無限眷念的地方。
我們總有一天會離開家,有些家人也會離我們而去,所以,在家的時候,請好好愛這個家;離開后,告訴別人,你曾深愛過這個家。
現在的我雖然仍不能常回家,但會時常想起小時候,也會時常打電話給父母,告訴他們我很想他們,會和他們聊我以前的不懂事,會告訴他們,只有家在,我才知道什么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