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出的二件事,讓人揪心。
河北一貨車司機疑因“導航行駛記錄儀”掉線,被超限檢查站查扣車輛、罰款2000元后服藥自殺。
2021年3月24日22時54分,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位名叫王龍,年僅34歲的男職工,因為炒股虧損不堪重負,選擇跳進煉鋼爐自殺!
逝者已去,無需評判他們做的對與錯,可是為以后少出這樣的事,尋找他們這樣做的原因,還是有必要的。
從表面看,貨車司機是因為罰款自殺,煉鋼人是因為炒股賠錢自殺。究其深層原因,是教育不到位,男人扛難事的意識,沒有深入內心。
人類從守獵時代跨入定居生活,男人就被推到生活的最前沿,為家人、為集群擋風遮雨、抵御外患。
世界上的任何一場戰爭,沖在最前線的是男人;火災降臨,闖入火海的是男人;洪水爆發,跳進水里救人的是男人……
這些人,能夠在危險關頭舍命,是深入骨子里的責任感,這份責任就是“男人辦難事”。
孔子為追求真理,周游列國,生活上潦倒落魄、忍饑挨餓,終修成圣人。
蘇軾多次被貶,卻留下千古佳作、在海南那樣的荒蠻之地,興辦學堂,被后人追念至今。
明成祖朱棣以“奉天靖難”獲得皇位,遭人詬病,卻五征漠北、經營東北、派鄭和下西洋、營建紫禁城、修編《永樂大典》,建成“永樂盛世”。
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是中印沖突中犧牲的四位英雄,為國土完整,爬冰臥雪、烈日驕陽、高反劇烈,最后以命相搏。
這是“男人辦難事”的范例,這些人從幼年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在困難面前勇敢堅強,闖過九九八十一難,曙光就在前面。
現在是和平年代,這樣的教育內容仍然不可缺少。
一、樹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意識
幼年時,背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甚理解。隨著年齡增長,閱力增強,才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不怕苦”,“不怕苦”為什么排在前面?
因為克服困難,在困苦中煎熬,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忍耐力,相信“困難終會過去”的豁達大度,開朗寬闊的胸懷。
特殊年代,一夜被抄家,政治、經濟、生活,從天上掉到地獄的人,能夠堅持活下來,是因為他們植根內心的“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唐僧西天取經,與妖魔鬼怪斗志斗勇,歷盡千辛萬苦,考驗的是克服困難的能力,忍受苦難的耐性,磨練的是意志。
“二不怕死”,“不怕死”為什么排在后面?
因為死比占勝困難容易,比在苦難中煎熬輕松。死,一咬牙,一閉眼可以完成。
貨車司機,選擇劇毒農藥;煉鋼人選擇跳入煉鋼爐,是不給自己留后路,不給別人搶救的機會,是真心想死。
如果他們從小受的教育,讓他們有承受困唯、緩解壓力的能力,有忍受苦日子的耐心,他們就能做到“不怕苦”,扛住眼前的艱難,穿過生活的陰霾。
二、培養“男人辦難事”的心智
孔子曰:有教無類。
現代教育,以教受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為主,忽視心智教育,使不少孩子、家長把成績之外的東西,視為無用。
媒體對奶油小生的過度推崇,使具備陰柔之美的男生,備受追捧。
無論男孩女孩,教育其從小認同自己的性別,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教會其性別應具備的品行,使其按照自己性別健康成長。
養男孩,從小一點點告訴他,怎樣做才是男人,才是解決難事的男人,慢慢地,男孩就能成長為能扛事兒的男人。
培養“男人辦難事”的心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也不是一句兩句的說教就能有效果的。是在日積月累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是在一次次的挫敗中鍛煉中成長的。
養男孩的家長,不要教孩子“乖巧”,不要怕孩子吃苦、吃虧、受委屈,這些都是孩子的成長經歷,經歷的就是財富。
貨車司機、煉鋼人,生活在社會底層固然很艱難,如果他們從小接受了良好的“男人辦難事”的教育,貨車司機就不會認為,被罰款這個委屈不能扛過去。掙錢確實很難,只要人在,錢可以慢慢掙,完成養家糊口的責任。
煉鋼人炒股賠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炒股有風險,進入需謹慎!”34歲,沒有結婚,“一人吃飯,全家都飽”的階段。賠的錢是不少,但是,他如果有“男人天生就是來扛難事”的心智,這點事都不是事。
男字田+力,先人造字時已經告訴男人,賣力掙錢養家糊口是責任。
男人,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再難的事都能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扛難事的心智,耐心等待云開霧散的時候。
生活逼男人茍且,男人選擇永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