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韓國首部喪尸題材的電影《釜山行》之后,我想要面面俱到的談談這部電影,然敲下文字,才覺自己的文筆如此拙劣,千言萬語堵在心口,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從哪里說起。
這是一個看似寧靜的清晨,首爾站迎來了四面八方的乘客,他們當中有基金經理和他的女兒秀安,有摔跤手和他懷孕的妻子,有年輕的棒球隊員和拉拉隊長,有衣冠楚楚的常務,亦有穿著邋遢的流浪漢……這些形形色色的乘客,坐上了從首爾開往釜山的列車。不曾想到,一個感染了喪尸病毒的少女,意外闖進了這班列車中。于是,一趟釜山之行,讓有著相同目的地的乘客,在拷問人性與道德的列車上,展現了不一樣的人性之本。
行走在善與惡的邊緣
災難面前,人類何苦為難人類?生死瞬間,每個人心中的天平都向善或者向惡傾斜。
電影高潮的一幕來自基金經理、摔跤手、棒球隊員三人,從九號車廂穿過一路的喪尸群,去往十三號車廂的過程。當三位勇敢的平民英雄救出了困在洗手間的幾位老幼婦孺,想躲避到安全的十五號車廂時,僅僅一門之隔的十四號與十五號車廂,成了叩問人性的大門!
你經歷過絕望嗎?看的過程中我會不自覺地代入影片中的角色。如果當時我就處在十四號車廂,大門的另一邊是冷漠絕情的乘客,那種深深的絕望感真的可以用痛徹心扉來形容!人吶,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
“你留在這里比較安全?!薄安灰?,這里更嚇人。”是的,沒有什么地方比自私冷酷的人心之地更嚇人的!
如果說喪尸群恐怖,那么比喪尸群更恐怖的,是捉摸不定的人心!
影片中的反派是一位身穿西裝的常務,看似儀表堂堂,實際上是個衣冠禽獸!網友都叫他“自私佬”,這樣一個自私自利的家伙,與其他幾位主演形成鮮明對比,人類的弱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不是他,胖大叔不會死,老奶奶不會死,列車長不會死,棒球小情侶不會死,男主也不會死!他一個丑惡的靈魂之上背負了太多條向善向美的生命!真的無法想象,如果按照導演原定的結局版本來演繹,有多少觀眾會義憤填膺!
影片里,有一個角色是很容易被觀眾忽略的。他是常務口中“你如果不努力學習,將來就會變得和他一樣”的那類人。然而在危險來臨時,那位流浪漢大叔還是用自己的身軀擋住喪尸群,將生的希望留給孕婦和孩子。
火光沖天中,流浪漢望著孕婦和孩子爬向生的通道,我分明看到了他眼底深深的絕望,要知道,每個人都有無比強烈的求生意識,可是,這位生存在社會最底層的流浪漢,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決定,比某些身居高位的上層人士,人性光輝更加閃耀!
徘徊在生與死的邊際
《釜山行》中沒有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幾位主演都有各自的缺點,這些缺點并不會掩蓋住人性中的閃光點,在生死存亡瞬間被喚醒!
孔劉飾演的男主角石宇是一位忙于工作、與妻子分居兩地的基金經理。這趟釜山之行恰好趕上了女兒秀安的生日,他決定帶著女兒去釜山和妻子相聚。
不難發現,在很多揭露社會現實的韓影中,總會出現一個孩子的角色設定,比如《七號房的禮物》、《素媛》、《流感》等,這些孩子身上所展現的純真善良,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現今很多成年人所缺失的品性。
剛開始遇到危險,男主對女兒講:“你不要管他們,大家各管各的。”是女兒的一番話點醒了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男人。
在后來與喪尸群的搏斗中,這位單親爸爸愈戰愈勇……本以為希望就在前方,沒想到感染上喪尸病毒的自私佬也出現在了疾馳的單節火車上,較量在所難免,男主奮力抵抗還是被咬了一口。最后的最后,男主跳車的背影決絕而凄涼,父親與女兒生死永別的畫面定格在無數人的腦海,催人淚下……
相較男主,體格健碩的摔跤手的人格魅力同樣熠熠生輝!性格粗獷的他對妻子體貼細膩,對陌生人真誠友善,所以,他能不計前嫌救下男主的女兒,他能以自己的身軀換一群人的平安!成群的喪尸壓在胖大叔身上的那一幕,配以煽情的配樂,感動了無數人!
我想,他那還未出世的女兒,一定會為他驕傲的,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勇敢的壯士,一個了不起的英雄!
同樣在生死時刻做出不同選擇的還有那對棒球小情侶、那對老年姐妹花……
我們只有這一生,或許下一世會像行尸走肉般的活著,但這一世,只爭朝夕,無愧選擇!
行徑在因與果的路上
作為一部災難片,《釜山行》是天災還是人禍?只要你看了延相昊導演執導的電影《釜山行》前傳——《首爾站》,答案便昭然若揭。
導演將《首爾站》拍成了動畫的形式,慶幸沒有拍成真人電影,要不然一切都顯得太過殘忍。
影片的開頭是一片血紅的殘陽,一位頸部流血的露營漢緩緩走向他的露營地,他的同伴看見他受傷,想方設法找救治法子。可是,醫生、警察,甚至是路人的不作為,讓這個露營漢漸漸尸變……一個喪尸的誕生,就是全城淪陷的開始。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說到底還是人類自身。
《首爾站》比《釜山行》抨擊政府的力度更大!當那些自恃有權的警察把槍口對向無辜的百姓,而不是愈演愈烈的喪尸群時,就注定會有一場無法挽回的災難!
《釜山行》的結尾,一個孕婦和一個孩子,手牽手走過悠長昏暗的隧道,孩子的哭聲悲愴動人,她們的身后是一座喪尸之城,她們的前方,會是一片光明的愿景吧……
當沉重的片尾曲在耳邊響起,我才后知后覺潸然淚下。
觀影的過程中,仿佛自己也親身經歷了一回扣人心弦的釜山之行。危險來臨,人們總是出于本能,做出自己的抉擇。捫心自問,如果你在那輛列車上,你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記得一位影評人也說過類似的話
如果一部電影感染了我,我本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屏幕上的角色,我在親身體驗一段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經歷,而這個過程使我能夠爬出自己的井底,更加懂得——這個世界上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需要糾正的。
距離看完這部電影已經過去了三天,我竟遲遲沒有從中走出來。
雖然,《釜山行》被標榜為商業電影,但這部電影居然讓我想到“偉大”二字,我想,若干年后,這樣一部發人深省、震撼心靈的影片,絕對可以載入世界經典電影史中。
《釜山行》代表了韓國電影的突破和創新,在收獲票房和口碑的同時,也給亞洲其他國家的影視產業上了很好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