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學生,一個學師范的學生,一個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如果順順利利地畢業,順順利利地考編,可能以后就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原本我對這個職業抱著很大的幻想,但現在看起來情況不容樂觀。我有一個上高一的弟弟,有幸能夠跟著他一起成長,一起去規避那些所謂的父母老師的期望壓在頭上帶來的后遺癥。
剛開學那會,我去接過他一次。站在他的教室前不禁感慨起來,說來也巧,我高一的時候也在那個教室,我們相差五個年紀卻有幸能夠在不同的時光里處在相同的空間中享受人生。教室那邊還是一池荷花,多少也有點一一風荷舉的韻味。可是那個夏天的高考也讓這古典的蓮充滿了斗志。轉眼間我離開這所學校已三年,生了質疑的本領,斗膽寫下這些話。
如果你是農村孩子的父母,渴望著讓孩子通過考上大學這條路出人頭地,那么這條路可能走不到你期望的那個程度。從大學擴展到現在,已經積累了無數擁有這樣想法的畢業生,卻是“寒門難能出貴子”。如今的社會,大學承擔階級流動的作用已然減弱。可悲的是,許多學校跟父母的口號仍然是將孩子送入大學。大學從來都不是孩子學習的終點,以送入大學為目的的學校和父母,你們為孩子想得還是太近太少。
上了大學不等于有錢不等于過得幸福。有人可能會反駁我,先把孩子送入大學這個平臺才能說以后。確實是這樣,但是當一切的基礎教育如果僅僅都為了上大學而機械地培養人,孩子上了大學可能也利用不好他身邊的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丟失了想象力,丟失了興趣,甚至丟失了幸福的權利。
要為孩子想得遠一點多一點啊,告訴孩子大學只是你的新起點。如果她喜歡言情小說,別急著去剝奪她看書的權利。告訴她要先在心中記住這個重要的興趣,去大學里實現。那里有很多言情小說,從鴛鴦蝴蝶派到瓊瑤到席絹痞子蔡等等。那里有很多研究言情小說的論文專著,可能會使孩子成為下一個研究言情小說的人。如果他喜歡玩英雄聯盟,暫緩一下去拔網線的手。告訴他玩游戲要有度,問一問他從這個游戲里那些有趣的事。假如他打游戲時因隊友的不配合而罵罵咧咧,告訴他你們是一個團體。這種從興趣里得到的團體合作精神遠比學校里的條條框框告訴他們得來的深刻地多。
別剝奪孩子的興趣,那可能關系孩子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