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兩點,寫作事半功倍
1、學會借勢熱點
公開寫作都繞不開流量這個話題,除了文章質量要過關,內容具有可讀性,新人作者更要學會適借助一些當下的熱點來增加文章的曝光度。
比如前陣子的熱播劇《與鳳行》和現在正熱播的《慶余年2》,就有很多角度可以借勢去寫:
如果是劇評領域,就可以寫劇情分析、劇中人物解讀等,
如果是娛樂領域,就可以寫演員的一些八卦或者這部劇臺前幕后的一些故事;
如果寫人物稿,就寫考古人物的故事,比如趙麗穎、林更新就是自帶流量,當然,還有其他配角的人物故事,都可以挖掘來寫;
如果是情感領域,就可以圍繞劇中人物對愛情、友情、親情的態度來展開寫,給現實中的我們有什么啟發;
如果是心理學領域,也同樣可以分析劇中角色,或者演員本人性格、心理對她們的發展有什么的影響,她們的行為是受哪些心理因素的支配?
如果是個人成長領域,也可以寫劇中人物是如何變強大的,或者哪些演員是如何一步步從草根逆襲的。
只要是人,就會有思想,而且每個人的想法又各不相同,寫你最真實的想法,就是一種很好的表達,如果你的觀點獨到、新穎,那就更加是錦上添花了。
要提醒的是,雖然在這個流量為王的媒體時代,我們要時刻謹記寫作的初心,不要被流量裹挾,不能為了流量,而完全不在乎文章的質量和價值。
2、學會模仿
如果說寫作有什么捷徑可走,那最大的捷徑應該就是從模仿開始。
連莫言老師都說:“初期寫作,不要回避模仿。”
莫言老師說他的《春夜雨霏霏》就是模仿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同時,莫言老師也提醒我們在大量的模仿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模仿不等于同抄襲,我們要模仿的別人的文章寫得好的地方,比如模仿別人的爆款文章的標題結構,模仿優秀文章的行文框架,模仿別人是如何寫開頭、寫結尾的。
模仿就是瞄定一個學習的榜樣,跟著他依葫蘆畫瓢,但內容和情感、觀點表達是你自己,追求形似或神似。
先模仿,再在這個基礎上去寫你自己的表達風格和特色。
在寫作領域,已經有大量的優秀前輩給我們做了示范,我們就不需要再摸著石頭過河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更快。
所以,在寫作初期,我們要學會多去看優秀的,收藏起來,慢慢研究,拆解別人是如何寫的,找到竅門,嘗試模仿,再去創新。
先謀定而后動,寫作也是如此,想明白了最基礎、最原則的問題,再去行動,就會胸有成竹,不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