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的書目是《反直覺思考:斯坦福大學思維必修課》,想知道自己與斯坦福大學學生的思維差異在哪嗎?請在這里找答案。
以下列出重要的三點。
分別是隧道視野,事后諸葛亮,帶羽毛的飛機。
隧道視野
還記得那句歌詞嗎,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么白。往深一點想,確也是現實生活里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你眼睛不盲,可是,你思維盲啊。
思維存在盲區,意味著視野受限,而視野受限,則源于信息匱乏或者思考不全面,這是根本原因。
在知識付費的時代,很多人都在花錢買別人的知識,努力轉化吸收為自己的骨血,你卻不屑一顧地說,知識付費就是火坑,盡拉人往里邊跳,有看書的時間還不如買多兩件好看的衣服,普通人又不是大神,能寫出什么好東西來,還妄想什么知識變現?!
如果你沒看過沒嘗過沒經歷過,不努力開拓眼界,擴大格局,那也會擁有這般井底之蛙的自鳴得意,明明是碌碌無為,卻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外在環境縱使有誘導的作用,自身的情緒管理也會影響思維模式。
在準備做一件事之前,最好先進行各方面考量,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后果做出風險評估,準備好應對方案。
再者,三思而后行,一個人情緒穩定,思維理性,能降低做出后悔決定的可能性,所以,切莫在情緒激動時做重大決策。
事后諸葛亮
你分手后,閨蜜在你面前稍帶點驕傲地說,我跟你說過這男的真渣,你還一意孤行,這下吃虧了吧。股票的錢打水漂了,老婆在旁邊不停數落,早跟你說這玩意風險大,叫你千萬別碰你還不聽,這下好了吧……
生活里這樣的事這樣的人屢見不鮮,后見之明的錯覺思維傾向于高估自己的實力,從而阻礙他們在錯誤的教訓中吸取經驗。
如何避免事后諸葛亮,最有效的方法是,記錄決策日志。實時實地地記錄何時做了什么決定,因何做了這樣的決定,我是怎樣思考和評估的,可能出現哪幾種后果,我該怎樣應對。
這樣做是為了讓你更理性地做出決策,也能避免跳入事后諸葛亮的坑。
帶羽毛的飛機
我們每天都有大量瑣事纏身,占用了你整塊的時間,也沒剩不下多少碎片化時間,常常一天下來發現,風風火火地干了一天,感覺身體被掏空,卻好像沒做到什么正事。
這時就需要你靜下心來好好觀察,每日必做要事是哪些,突發之事是哪些,可有可無甚至浪費時間之事又是哪些,通過對自己做過的事進行分類,就能大致總結出注意力和時間被消費在哪些方面,最后重新定義任務安排時間,讓時間有所值。
只有拓寬眼界,才能避免存在隧道視野,通過評估和吸取經驗教訓,減少后見之明,最后通過觀察,分類和定義事情,讓一切有所值。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