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揭秘業績考核三大要素,詳解阿里鐵軍“271制度”
三厘竹學堂 2017-10-20
第一板斧,招聘;第二板斧,培訓;第三板斧,考核。
考核第一件事,你先問一下,你們公司一年考核的頻率是多少。不管你考核幾次,我只告訴你,一年一次肯定是不夠的。
考核的目的是什么?考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根據考核的結果發獎金,而是讓員工和團隊進步。如果你到了年底才考核,一年的過程不就全浪費了嗎。所以一年只考核一次,肯定是不夠。阿里一直堅持季度考核,一年四次;“中供”這支鐵軍,一度堅持的是月度考核。
所以在考核上,很多企業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有關注過考核的頻率。
第二,考核的內容。在考核內容上容易犯的錯誤,是只考核業績。中供鐵軍既考核業績,也考核非業績因素。什么是“非業績考核”?中共鐵軍留下的重要的制度,就是業績以外三件事——團隊、策略、價值觀。
舉個例子,如果兩個團隊都是10個人,今年都完成了1000萬元業績,但是一個團隊給公司貢獻了三個干部,另一個團隊沒有貢獻干部。那你說哪個團隊完成1000萬元業績的難度更高呢?肯定是前者。這就叫“團隊分”,輸出干部的團隊,就應該加分;沒有輸出干部的團隊,就要減分,至少不應該加分。
再舉個例子,一家公司的戰略是多做中小客戶,如果兩個團隊的業績同樣是1000萬元,其中一個團隊的業績是由十個客戶貢獻的,另一個團隊的業績是由兩個大客戶貢獻的。哪個團隊的策略對呢?當然是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團隊。所以這叫“策略分”,就是他做的方法對不對。方法不對,光有結果也不行。
第三,價值觀。阿里的價值觀,客戶第一。那么如何量化“客戶第一”這個價值觀呢?比如兩個團隊都做了1000萬元業績,一個團隊客戶斷約率很高,是靠新客戶補進來的;另外一個團隊客戶投訴為零,客戶續約率90%。哪個團隊應該加分,哪個團隊應該減分?這就是價值觀。
但如果你在考核當中,又完全跟著業績走了,業績相同的兩個團隊,獎金也一模一樣,就體現不出你所弘揚的價值觀了。應該依據團隊、策略、價值觀,在業績上設置不同的增減系數。
很多人誤以為阿里巴巴考核時,業績因素與非業績因素是50%對50%,認為沒有業績,只要策略好、價值觀好就有獎勵。不是的。什么叫50%對50%呢,達到同樣業績的情況下,可以酌情加50%或減50%。千萬不要覺得公司考核團隊、策略、價值觀,是可以當飯吃的。你獎勵還是基于業績,但又不能唯業績論。團隊、策略、價值觀是對業績重要的考核調整因素。
所以,考核的三個重點:第一,考核的頻率;第二,考核的內容;第三,考核的排序。
中共鐵軍的 “271制度”,其實不是阿里巴巴或中供鐵軍發明的,是中供鐵軍的早期奠基人關明生(Savio)先生,從通用電器把這個制度帶出來的。今天通用電器都不怎么堅持“271制度”了,阿里還非常堅持。
阿里的任何團隊都有“271”排名,比如一個銷售團隊十個人,考核結果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矮個里面要拔高個,高個里面還要看矮個。那個“1”,就是末位淘汰的人。很多人說很殘酷,但如果你不淘汰這個“1”,就對前面的“2”和“7”不公平。所以,中共鐵軍會將連續兩個季度排名末尾的人淘汰。
很多公司在銷售組織中會這么做,而阿里每一個層級都貫徹“271制度”,比如十個副總裁,也要“271”排隊,排名最末的副總裁將被淘汰。城市經理、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同一個級別的所有干部或員工,都要末位淘汰。只有做到全公司自上而下都堅持“271”,才是公平的。
現在流行合伙人了。如果你有十個合伙人,你敢不敢跟合伙人“271”?還是到了合伙人這個層級,就進了保險箱。
“271制度”中的“2”是什么?“2”很重要,“2”是你同一個級別將走向下一個級別干部的所有來源。所以我們經常說,團隊中升官發財的全是“2”。當年我們把40%至50%的獎金,給到20%頭部的員工。
在日常管理上,一個團隊重點關注兩頭就可以了,也就是說要抓住“2”,解決“1”;中間的“7”,恰恰是不需要你花太多精力去管理的。
? 4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