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3年前的那個夏天,28歲的馬努吉諾比利,29歲的蒂姆鄧肯,以及24歲的托尼帕克,正為他們人生中的第三個總冠軍奮進。
那一年,我13歲,初二,在那個年代互聯網還沒有普及,電視機是我們觀看球賽的唯一途徑。可我還清楚的記得2005年總決賽第五場,天王山之戰,CCTV5的解說于嘉在鄧肯一記單臂暴扣之后,激動的說道:
“看!鄧肯像長臂猿一樣掛在籃筐之上!”
那一年,鄧肯當選為總決賽MVP,但沒有人能忘記馬努吉諾比利的那一頭飄逸的長發,以及一次次用如靈蛇般鬼神莫測的突破擊碎活塞的防守。
有人說,那一年真正的MVP應該是吉諾比利,還有人說,吉諾比利完全有能力獨當一面,去另外一支球隊開疆拓土,因為馬刺始終是鄧肯的球隊,即使馬努的表現再好也不過是一名出色的第六人而已。
面對流言蜚語,一向低調的馬努微微一笑,淡淡的說:
“我將在圣安東尼奧終老。”
02
在我們年少,尚未步入到社會之前,每個人心中多少都會有那么一點江湖氣的情節。
我們的眼里容不得沙子,所以我們會痛恨費城,因為他們拋棄了城市英雄阿倫艾弗森;我們理解不了科比,在洛杉磯他已經有了想要的一切,為什么還要鬧著轉會。
曾經我們天真的認為,只要自己對別人好,對方在自己有難時就會像武俠小說里的人物一樣,肝膽相照,兩肋插刀;我們痛恨利益的交換,覺得那是小人所為。
在那些抬頭還能看到夜空中星星的夜晚,我們發誓:自己絕對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是的,成長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有一點像溫水煮青蛙,也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突然沒那么熱血了,對身邊發生的一切也都漠然了。看著早已物是人非的NBA,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說:
“business is business.”
03
平心而論,我并非是一個馬刺球迷,可這些年,看了無數的球員轉會,球星抱團,就越能感到馬刺隊的獨特魅力。
馬刺隊的老板說:“我們將一起死去。”很多在馬刺隊呆過的球員寧愿選擇降薪也要留在馬刺隊,他們說:“在馬刺能他們有歸屬感。”
什么是球隊文化,這就是球隊文化。可能作為球迷來講,很多人更喜歡看那種飛天遁地、激情四射的球隊,抱歉,馬刺隊做不到,即使是在馬刺最巔峰的時期,馬刺隊內也很少有那種性格張楊的球員,低調、內斂,就是馬刺留給人們的印象,當然,你可以說這是他們的領袖鄧肯所賜予的,可即使是像史蒂芬杰克遜,外號“杰克船長”的刺頭,在日后懷念起來也說,在馬刺隊的時光是他在NBA最美好的時光。
是的,球員喜歡在馬刺隊打球,不管是鄧肯時期,還是后鄧肯時期,即使憑借現在馬刺隊的實力已經很難奪冠,但馬刺隊的球員們享受自己的比賽,如果你不是看了很多年球的球迷,或許你很難理解,在殘酷的競技體育里,能誕生這樣一支“佛系”球隊,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無問西東。
04
在今天中午的時候,馬刺隊不敵金州勇士因而告別了這個賽季,41歲的馬努吉諾比利依舊驍勇,在馬刺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向人們證明他依然有終結比賽的能力。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對于吉諾比利來講,職業生涯5次奪冠,從一而終,已經很完美了,在職業生涯的暮年,還能像年輕時一樣打球,突破,還能保持競爭力,本身就已經很幸福了,至于輸贏,真的沒那么重要。
當然,我們希望馬努再打一年,說實話,這支馬刺隊是留給我們關于那些年籃球青春的最后念想,帕克已經決定再打一年,遭遇親人離世的波波維奇會回來么?41歲的馬努吉諾比利呢?
如果你們選擇離開,那么今天就算是告別吧,別了,那個長發飄飄的時代,你從未走遠,亦如手邊的信物,溫存著你的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