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讀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時,像捧讀無數學術書籍一樣,只能感覺到文字晦澀、語句乏苦,總感覺缺少了那一種“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美。
然而就在今天,實習的第三個周的周一,卻真切地感受到了當今時代公共領域對私人領域的僭越。以往,看到再多新聞、再多故事,也只會以旁觀者的姿態暗嗤幾聲,然后拋之腦后。而如今,才意識到很多事只有發生在身邊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可怕。
暑假在新聞網實習,被安排在了情感版,其中包括一個奇葩相親群的水群任務,主要是為了防止冷群甚至死群。
今天上午,群里來了個小姑娘,代號檸檬,然而在里面呆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她便退群了。
“我被人黑了,我覺得自己再待下去要瘋了,咱倆加好友吧”這是檸檬退群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
之后私聊時,檸檬發了一張截圖,告訴了我事情的緣由----有人在某APP上發了她的QQ號和一些信息,導致一大片一大片的人加她QQ嗶嗶一些混話。
檸檬說APP上的消息是匿名發的,發的人聲稱贊的人破5000就爆她照片。而這所有的信息都是匿名發的,隱藏的滴水不漏、無從查起;群里400多人,我們看著那一片頭像,像大海撈針一樣無處下手。作為群里僅有的兩個95后,當時只感覺我們是大海里的兩片浮萍,在群里飄搖欲墜,不知何時就會被推入海底。有憤怒,有不滿,有委屈,更有后怕;而最終我們對著那未知的對象吐槽謾罵了一陣后,又無奈地回歸了平靜。
“反正也沒有什么損失,算了”檸檬訕訕地說。
事情翻篇了,可是誰知道在網絡時代下,私人領域,還會遭受到怎樣的僭越?
哈貝馬斯說過,個人領域具有排他性、獨占性、非競爭性。但是,在這個時代,個人對他人的關注深入,卻將私人領域演化為了公共注目下的社會產品。
在《楚門的世界》里,導演彼得威爾完美的闡釋了公共領域對個人領域的僭越。當Truman Burbank發現自己活在大眾視野里時,不知是何種感覺,或許就像小時候寫的日記被同學擅自當著全班朗讀;就像是你獨自在家,熱的扒光了衣服,一眨眼卻發現自己站在了大街上受路人注目;就像薛之謙好好地住個酒店,卻發現廁所用的玻璃沒有門簾;就像一個偶像明星舒爽的挖著鼻屎卻被全球直播,公共領域對私人領域的僭越,毫無預警且往往無法防范。
就像,檸檬遭遇的事件一樣。
可惜的是在娛樂化經濟的大環境下,大家慢慢地習慣以娛樂化的視角窺探公共領域對個人領域的僭越,越來越少的人去思考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界限在哪里。而這種私人化問題過度進入公共領域其后果既是對私人領域的侵害,也是對公共領域的毒化......
開放性、匿名性、個人道德缺失、法律的不完備,在這個復雜卻不完備的社會體系中,我們噤若寒蟬,卻習慣旁觀他人領域被僭越被窺探。當真的有一天,大家都赤身裸體的站在大街上,個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界限已無從分辨,不知會是悲哀的因為窺探而竊喜還是猛然覺醒幡然悔悟呢?
不論如何,還是希望不要在更深更廣泛的領域里發生私人問題的公開化
希望我們都能在我們的私人領域里自在隨心
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