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視野有聚焦是上天的恩賜。當我們注意到事物的一面的時候,我們就不可能看到另一面。這就是我們感官。當我們談論事物時,有被我們談論到的地方,就有不被談論到的地方,有重點的地方,就有不重點的地方。有區別才有重點,如果我們要一個事物的全貌,就只有承認它的存在,而不去評論它。
起初生物誕生之際,眼睛沒有聚焦只有視野,這樣在一個自然系統中難以生存,漸漸的生物發展出了焦點。有視野有了焦點,生物圈內開始展現勃勃生機。不過弊端也出現了,有了焦點生物對于新的環境無法立刻適應,于是漸漸的生物有了調節焦距的能力。
時常看到各種熱氣騰騰,吸引眼球的詞語,仿佛人們都在蒸籠上起舞,至少我是。不汲汲于名利,不汲汲于富貴,一切看上去必不可少的東西可以把我們束縛的那么緊,在生的條件上的一切讓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必不可少。成長、學習、打造自我、積極向上仿佛成了我的寄托,好比習慣了接盤子的游戲,自己丟一個盤子然后接住,接著再丟一個盤子接住,這樣自己的生活會感到很充實,覺得生命也有意義。
成為能幫助他人、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么?這個也是不太合理,畢竟自己不是機器人,沒有痛徹的覺悟只能是一時念想。珍惜自己的注意力、珍惜自己的時間、珍惜自己的生命力,為什么要珍惜?怎么是珍惜?都感覺好籠統啊,珍惜它們是讓自己立于至少不會比別人差的境地,這么看似乎是理所當然,仿佛人生就是一場游戲,一場賽跑,好像每個人都在和我競爭,然后我們互相利用。這種思維模式是很容易產生的,它不是一個人的全部,但是它可能存在每一個思維當中,可能過去、可能現在、也可能未來。
注意力集中在信心上、集中在良知上,集中在成長上,集中在自我認可自我鼓勵上,以一個過客的身份自由的采購自己的幸福。真正的得到感可能只有付出吧。內在的小孩在一天天長大,我也在回家的路上。靜下心來看,來聽,一切如是。生活還在繼續,我在創造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