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I便簽:
在親密關系溝通中,總有一些溝通方式會讓人覺得不那么愉快。1、如果你的溝通對象喜歡對你們討論的人或事物直接做出“所以說TA就是這樣XXX的人”或者“可以看出這就是XXX的原因”等負面的評價,且評價完全處于主觀因素。2、對你提出的觀點不做出于他個人的積極回應,而是說“是嗎,哦,恩,原來如此”等沒有直接意義的回復,并逃避做出主觀表達與正面回復。3、對你的溝通需求予以”暴力“回復,表示隨你怎么說,你們愛怎樣怎樣,反正我就這樣我不停我不改我不做。
以上三種溝通方式,一是習慣性的負面評價、二是消極回應、三是暴力屏障,都會讓另一方覺得在溝通中感覺難受卻又難以言喻,或者無法順利的達到你最初的溝通目的。這就是溝通中的沖突的集中表象。
第一個A1便簽:
回想生活中的溝通沖突,父母的對話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比如最近爸媽的新房子在裝修,爸爸對媽媽提出希望她在網(wǎng)上找一些裝修材料,而媽媽確實找了,但是因為沒找到合適的,加上自己又不太熟悉,就耽擱了下來。過了幾天吃飯時談到裝修的事情,爸爸就問”前幾天讓你找的裝修材料找到了嗎?“媽媽回復說”還沒有,還在找“,爸爸就怒了,大聲說”你就是這樣,讓你做個正事你就不做,一天到晚在趴在電腦前看淘寶選衣服,這個就上心。你心里就沒有一點輕重之分?要你做的正事你就從來都做不好!“。媽媽頓時也生氣了”你這人說話怎么就喜歡上綱上線,一句話就把別人打到地上給說死了!“。——這就是溝通中典型的負面評價型溝通沖突。而我的媽媽也習慣性的使用”暴力屏障“來進行回復,大意就是”你既然這么說那我干脆不做了,你不滿意你來做“等等。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掉入了沖突性溝通的圈套,如果一方能夠及時覺察并脫身出來,會避免沖突性溝通的惡性循環(huán)
第一個A2便簽:
在遇到?jīng)_突性溝通情境時,要能夠正確識別對方的沖突類型,避免自己掉入惡性循環(huán)。比如在之前的便簽中提到過的和老公談起媽媽因為逛街選衣服而參加親戚一個很重要的聚會遲到的事情,當時和老公討論時,老公直接就說”這是媽媽的問題,考慮問題非常不周全,而且總是只和差的人比,比如她遲到了,不僅不檢討,反而還狡辯說還有人比她到的更晚!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老公說的話中間對事實描述的部分我是認可的,但是他的負面評價確實讓我聽這不舒服。我要正確識別這是沖突溝通中的第一種情況”負面評價“,并對老公說”你描述我媽媽的行為事實確實說的對,她這次做得是挺不對的,但是就因為這個評價她心智不成熟還是證據(jù)支撐不足夠吧。希望下次你能夠想想再說這些話,好嗎?“關鍵在于及時認識到對方在溝通中的沖突類型,然后提出來。及時自己解決不了這種沖突,也避免被老公代入進行加劇沖突。
第二個I便簽:
在沖突性溝通中,如果你的溝通對象總是進行負面評價、消極回應或是豎起暴力屏障,這不僅會讓讓你感到溝通起來難受,情緒上有失落、委屈、郁悶,更多的是感到一種不平等的待遇——你的溝通需求得不到滿足,而面對對方的溝通方式,你無法說服TA,于是只能選擇忍耐及退讓。而造成這種情形的根源是雙方權利不對等導致:有可能對方比你物質條件更優(yōu)渥、更有地位、更有話語權,甚至有時候僅僅是因為你更在乎他一點。這種不對等的情形讓你在溝通中處于弱勢,本身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又無法以明確的接口對外宣泄,從而演化成內心的抑郁與矛盾,進而影響親密關系。
所以解決沖突性溝通,根本保障是溝通時雙方的平等性。即使你在權利與地位上可能與對方不一樣,但你們必須達成共識——在某些事物或者在某些條件下,以某方的意見為主;你們雙方都推薦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xié),不必滿足對方所有的需求和期望。在一定程度和某些事物上保持你自己的意見與獨立性,可以讓你在沖突性溝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個A1便簽:
之前與老公在選房子的事情上,有過多次沖突性溝通,主要表現(xiàn)在老公對我每次提出的選房建議總是持有不同的/反對性的意見,而且他的意見時刻都在變化,讓我覺得自己的意見永遠不被接納,心里很難受也很憋屈。于是我直接給他指出了我們在關于選房事件溝通上存在的問題——你總是否定我,一是讓我覺得我辛苦的篩選都不被尊重了,讓我覺得心里很不舒服;二是這樣的否定再否定下去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這項工作的。老公聽了我的話后沉默了許久,他后來確實對他“一直提否定建議和頻繁變化選房策略”的行為進行的反思,并及時調整策略按照“我主導選擇,確定幾個關鍵因素后我們雙方一起快速做出決定”的原則在規(guī)定時間選好了房子。但是反思這件事,我雖然感受到了這是一次沖突性溝通,但是僅僅及時解決的表面上的問題,而問題的實質在于我和老公溝通關系中的不平等性——買房出資更多是老公來做,而我提供的物質支持要少很多,所以在物質地位上,我們一開始就存在不平等性,而我沒能在一開始就做好這方面的申明,確定好分工職責,以保障自己在此項工作的平等地位。
第二個A2便簽:
在生活中,往往因為物質條件、家庭地位、感情角色等等因素導致在溝通中地位不平等而不能進行良好溝通,在親密關系中更加明顯。了解了這一點后,在遇到類似于選房子這種重大問題時,我認識到必須在開展工作前就和老公約法三章:第一,我們選房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這包括地理位置、學區(qū)房、大小、朝向以及最關鍵的價格因素,并確定要在什么時間限制內做出決定。我們選擇最關鍵的3個不能動搖的指標出來,其余的可商量可討論;第二、夫妻分工,既然老公出資較多,那么老婆就主要負責選房、看房和談價格,最后拍板決策的事情交給老公來做。在最后流程前,都以老婆的選擇為主,因為前面的三個主要因素都已達成一直,老公只負責最后決定價格合不合適買不買。第三、不論決策如何,夫妻雙方都對彼此的意見和勞動成果表示尊重,“買房子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吵架”,以達成共識。有了以上三點工作條例,相信可以保障在選房工作上夫妻溝通的起點是平等的,當老公總是對妻子的選房意見提出反對時,請他參考前面定的這三條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