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讀的書還是圍繞著生活而生的相關問題展開的。
2016年年初給自己開的書單,從幾年前開始就默默的渴望把所謂的知識框架建立起。但2016年的廣度還是不夠,主要還是集中在一類書的探索中。而這也確確實實是為己之學,只是閱讀和學習過程的惰性和韌勁不足不可不察。
2016年的話題是當下。前前后后也都在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從阿提亞香提,到托力,再到奧修等,看的不多,但看的夠虔誠。什么是看的虔誠,首先還是純粹,獨與其精神往來,時間的概念全然不見。還有謙卑,如同黑暗之處前行,明燈一盞,讓人喜不自勝,充滿感恩。讀的每一個字仿佛都是自己求來的,都要給出情感上的回應。其中在讀傳習錄,讀中庸,精進不足,順其自然的深化中也窺探一二。
這是2016年讀書的重點部分。而對于讀書,始終要回答的幾個問題,不免在新年里再次提及。
為何讀書?讀什么書?讀書的心情如何?
為和讀書?為真實渴望。當讀書、知識可以變成對比的貨品,其中的意思就差了很對。期間一直自我提醒,不可不察。讀哲學,為何?讀歷史,為何?文學?經濟?心理?每日相處為伴的書,于我,如何?這些問題在心間反復敲打。
讀何?經典的書,嗯,可讀;暢銷書,亦可讀。讀書的選擇,是來自心底的呼喚,就像是深處汪洋之中,掙扎上岸,讀的書,也是自己求的,也是被賜予的。這期間的互動就如同向著天空渴求恩典,走在道路上,做自己的功課一般。這條讀書的旅途是開放,是聆聽,是保有純真。
讀書不是什么時髦的事,像理發一樣平常,和吃飯一樣必須。有吃貨,也有書蟲。但也提醒自己,中道行之,莫講讀書推上虛高之處,而后借以逃避。讀書的自然,如認識新的朋友一樣,活潑,真切。這里面都是照見自己,了解外部,拓寬這個意識,好好活著罷。
2017年,讀書,堅韌,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