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美
寧愿孤獨終老,也不愿愛的將就。
有一次,一位朋友給我介紹個男孩子,82年的,具體從事什么工作忘了。第一次見面就在福田的素食館里,在餐桌上我們就開始聊天。我朋友就簡單地介紹了他,說完那男的就開始自我推銷,說他怎么好怎么好來著,印象最深的是他反復強調他不是那種花心大蘿卜,不會在外面搞搞陣,是個過日子的人。
我心里想:我才不想找個人過日子!大哥你看我像只能找個人過日子的人嗎?找個人過日子也不找你啊,要錢沒錢要貌沒貌,我要找的是靈魂伴侶好嘛,就算找不到靈魂伴侶也要找伴侶。
“結婚就是找個人過日子”這句話不知道害了多少癡男怨女,成就了多少搭伙夫妻。在深圳就有成千上萬的單身女性,其中30歲居多,在女性黃金結婚年齡22-27歲之間短短幾年,30歲已經是“剩女”了。這代表年齡的優勢在婚姻市場越來越貶值,找對象的難度越來越大。
于是就有這么一群人,包括你爸媽你的三姑六婆你的同事你的朋友都來勸告你“找個人可以過日子就可以了”。過了30歲還是單身,別說逢年過節父母、七大姑八大姨會問你的情感問題,就是平時父母也會時不時地打個電話詢問“找到男朋友沒?”更有一些父母一天一個電話的,三句不離找對象,再嚴重點的就是給你下通牒:你今年要再不帶個對象回來,我就跟你斷絕母女關系。
別人都認為(包括你的父母及你最親近的人)你單身都是因為眼光高要求高。你看你長這么漂亮,身材又好,身邊肯定不缺乏追求者吧,怎么還是單身?肯定是要求高。然后他就會勸你,眼光不要那么高,差不多就行了,找個能過日子的不就可以了;你看你那么優秀,有房有車有好工作,身邊肯定有很多追求者吧,是不是太多選擇了?不是?沒人追?那肯定是你眼光高要求高,你看你這歲數過幾年就奔四了,剛開始戀愛都是激情四射的,結婚了就回歸平平淡淡了,找個人過日子就行了。
其實很多人不是眼光高要求高,甚至有些女孩子都不要求男方要有房有車。為什么找不到?無非就是想找個看的順眼,聊的來,有默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懂自己的人。如果你找了個即使脫光也不會有沖動,說話也說不到一塊,價值觀也不一樣,你說這樣他說那樣,那生活在一起有什么意思?現在很多女孩子自我意識都很強都不愿將就。
我有個朋友33歲還是單身,父母天天在餐桌上嘮叨還不找對象,有時候還會說一些很傷人的話。有一次她跟我訴苦,說父母很著急覺得女兒那么大了還沒結婚實在是很丟臉。她跟我說了很多,說到單身的無奈,結婚的無望,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就笑著跟他說,要不找個人過日子吧。說完我自己都接受不了。果然,她說,不,我不愿隨隨便便找個人過日子,我寧愿高傲的單身也不愿委屈的將就。我已經把我的晚年生活都安排好了。誰知幾個月后,她竟然告訴我戀愛了。
很多長輩都說可以先結婚后戀愛,慢慢培養感情,我們就是這么過來的。我經過哥哥介紹認識了一個男孩,年齡相當,家境殷實,工作也還可以。說實話第一眼看見真不喜歡都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也不至于看到就想吐的那種,想著就先接觸看看唄,說不定能培養出感情來。
實質上我們話很少,說話也產生不了共鳴,但是那男孩對我真的好啊,什么都為我考慮,各種愛護。他家里催得緊也著急結婚,幾個月后他就跟我說“我們結婚吧”。正常人聽到男孩子對你說“我們結婚吧”都會感動的不得了,可是我聽著沒感覺,猶豫了下回答“我再考慮考慮”。想到自己的處境,然后也覺得他成熟穩重也沒什么嗜好是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嫁了吧!可是念頭一閃過,鼻子就酸酸的,心里立馬感到委屈,覺得對不起自己。最后還是過不了自己的那一關,我無法忍受和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在一起生活。經過他之后,我才明白愛情是培養不出來的。
《何以笙簫默》的經典臺詞“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愿將就!”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鳴。在現實生活中希望找到的那個人不是因為他有房有車有存款才愛他而是因為他這個人,愛的是他這個人的品格和靈魂。愿所有的姑娘都能嫁給愛情而不是純粹找個人過日子!
無戒21天日更挑戰賽? 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