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能有校招宣講會出現眼前
也每次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要不要去?
怎么才能去了沒白去?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
校招宣講會
校招宣講會要不要去
1、現場接受簡歷的宣講會要去(有筆試、面試當然更要去)
因為現場接受,你可以直接接觸到收簡歷的人,想辦法得到機會,因為有很多人還是擔心網申簡歷被刷掉,那能讓你見到收簡歷的人就是機會。有些企業會在宣講會上放出綠色通道。
2、這家公司有把握過網申,且很喜歡的話可以去
這時候去宣講會的目的就不是能不能交簡歷過篩選了,而是在宣講會看“招什么崗位、什么要求、工資多少、企業文化是什么”等等,目的在于面試時候,能達到公司的要求。
3、簡歷投了很多公司,遇到現場不收簡歷只接受網申的可以不去
因為簡歷投的多,肯定要去的宣講會也多,這時候如果公司不接受現場簡歷
那么一是去你相對有把握的公司,更加深入了解;二是去你很想去的公司,因為這是你想要的。
4、現在企業流行線上宣講會。不要錯過哦。
如何選擇校園宣講會
01 ?區分“做秀”與宣講
對于企業來說,校園宣講會的目的很大部分在于宣傳。受眾不僅是優秀人才,也是其潛在的客戶群。
一些名企,總共職位需求量才十幾人,卻到全國的十幾個城市、幾十所著名高校中進行宣講,平均每個學校還錄用不到一個人。有些甚至將宣講會做成了產品推介會,“掛羊頭,賣狗肉”。
因此在參加宣講會前,應提前做些功課,在網上了解一些該企業往年或其他城市的招聘情況,尤其是招聘的規模、流程。從規模上來講,招聘規模小,名氣大的大熱門企業要量力而行。
從宣講會流程上來說,目前企業通常的做法有三種:
1、宣講會上現場收簡歷,之后組織面試或筆試。這當然是不可錯過的機會。
2、宣講會并不現場接收簡歷,而僅對企業進行介紹,之后應聘者還是必須進行網申。
這就需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因為現場宣講的許多信息在企業的網站上同樣可以獲取,有些企業還制作了視頻宣講文件供參考。
3、企業事先通知了已通過網申審核的應聘者前來參加宣講會,而且很少臨時增加面試名額。
這種情況下,如果之前沒有進行網申投簡歷,“霸王面”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02 ?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校園宣講會,要選擇合適的企業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包括對自我的認識和對企業的認識。
1、自我認識。可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等,確定求職的目標行業。目標行業切忌過于分散,否則難以突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2、對企業的認識。對自己的目標企業要多方位地獲取信息,如企業業務和概況介紹、企業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和發展戰略、薪酬福利、校園招聘申請流程、以往應聘者的經驗分享和建議等。
宣講會上如何獲得有效信息
一小時的宣講會,10分鐘放宣傳片,20分鐘介紹公司,10分鐘校友分享交流經驗,接下來用5分鐘的時間介紹一下招聘流程和崗位,最后15分鐘留給同學提問——
這是一個宣講會的典型“流程”,但這其中真正有用的信息還不到10分鐘。如何利用宣講會盡可能獲取更多信息?
01 ?顯性信息可直接獲得
顯性信息包括公司系統介紹、精美的宣傳片及校友現身說法,等等。然而僅有這些信息卻不足以為抉擇的支撐,需要進一步挖掘,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點。
企業一般都會在宣講會的最后設置自由提問環節,這既是一個獲取信息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展示自我 的機會,少數企業可能會現場提問環節放出兩個直接進入初選面試名額,只要你的問題讓企業覺得新穎。
??如何在自由提問環節提出有質量的問題?
1、避免提“垃圾”問題。
如宣講會上被問得最多的“你們公司今年招幾個人”“我學某某專業的,能不能進你們公司”。
這類問題在企業介紹中大多已經詳細說明,或者屬于企業基本情況。問出這些沒有涵養的問題,會讓企業覺得你對他們缺乏基本的了解,且宣講會前沒有做任何準備,也就不會覺得你有強烈的意向想加入他們。
2、轉變提問方式,以獲取更多的信息量。
如“貴公司的面試過程如何?”“面試有幾輪,用中文用英文”等,可以改為問“參加交流的某校友或員工,是否能分享一下自己當年參加面試或者其在企業發展的個人經驗”,或者“作為師兄及過來人,你對于想加入某某企業的校友有些什么建議”之類。
既可以套套近乎,又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的文化背景,員工的成長歷程等參考性的信息。這樣的問題容易引起招聘者的情感共鳴,也可以將宣講會帶入高潮,是企業和應聘者雙贏的策略。
3、宣講會前做準備。
在準備宣講會時,可根據自己對企業的了解,對感興趣的問題做一個列表,聽宣講會時得到有效信息則逐個排除。
如希望通過提問加深印象,則要準備一些深入探討的問題。如該企業發展的戰略,對某一個目前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某一領域的發展趨勢之類。
但是要記住提之類問題一定要帶著答案提問,否則企業老總來一句“那你怎么看呢”,把皮球踢回來,準備好的可以很出彩,與企業老總形成交流,反之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02 ?宣講會上的隱性信息
企業老總及HR都是身經百戰、打太極的高手。學生問到的棘手問題諸如薪酬福利、加班情況、員工流動率之類,往往被他們極具誘惑力但并無任何信息量的回答四兩撥千斤,因此許多關于企業文化的隱性信息,則需要靠敏銳的觀察 和 對潛臺詞的破解 來獲得。
可以從以下角度獲取隱性信息:
1、宣講會的組織水平。
一般來講,大企業在組織招聘會以前會與學校就業部門進行多次溝通,確定日程安排,會提前不止場地,宣講會的各環節也會經過反復的演練。
而管理水平有限,準備不充分的企業,則易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遲到、宣傳片臨時出問題、環節銜接不上、介紹前言不搭后語等。
2、員工形象。
員工的言談舉止及精神狀態、員工之間的合作與溝通、甚至員工的著裝儀表都可以透露出一些有關企業文化的信息,需要細心的觀察。
3、潛臺詞需用心領會。
如“能在壓力下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可能是說該崗位經常需要加班,“適應快節奏的工作環境”,可能是經常需要出差,“關注細節”則可能是工作比較瑣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