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說”是我2014年參加的一個公眾演講培訓項目,也是我建立這個專題的原因。自從2014年12月份參加了挺班的第20期后一直念念不忘,雖然正式的演講機會并不多,但平時做的最多的就是給別人講課了,而挺班5天給我的東西一直讓我受益匪淺,2年多了依然不斷的從中吸取營養。
所以今年年初的時候忽然就覺得自己可以繼續參加挺班的“黑帶演講師”班。黑帶班的目標是培訓講者能夠做一個1.5小時到3小時的講座,這其實更適合我這種做培訓師的,所以思索再三,在咨詢一個同是挺班同學的基礎上,忽然一個新的想法出現了:3月份先參加一次挺班5天班的復訓,然后參加5、6月份的黑帶班,這也可以來一個緩沖,否則畢竟隔了兩年了,很多節奏可能不適應了。挺班的復訓是免費的,所以3月上旬又到了那個熟悉的會場,參加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升級版的5天課程。
這5天全身心的投入,主要有以下三大感悟。
1、課程的結構和體系性更強了。中間跟老師交流的時候,我用了一個比喻,我說現在的挺班就像一個炮仗似的,點了引信,它就會連續不斷的炸下去,特別爽的感覺,一點多余的東西都沒有。這次因為不是作為學員,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助教的角色,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課程,發現整體內容更加聚焦了,聚焦到什么是一個好的演講者和什么是一個好的演講,時時刻刻的在提醒你,你自己做的怎么樣。
2、“挺身而說”這個團隊的專業。兩個老師上課,老蔡是心理學背景后來學培訓,老季是培訓背景后來學心理學,相得益彰,所以課程的另外一個名字就叫做“當心理學遇到公眾演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就會讓你感覺特別安心。兩個老師在這門課上的投入和付出,給學員帶來的改變已經毋庸置疑了。但挺班里面還有一個最厲害的掃地僧的角色的小雪老師。在課間的時候,我有次好奇當兩位老師在上面講課的時候,她在下面一直記什么呢,結果我看到她在紙上密密麻麻的記著各個時間點,什么時間點做什么事情,甚至有幾次再提醒臺上的老蔡該進入下個主題了。我忽然意識到,真正牛的培訓好在哪里,怎么樣才是專業的培訓。這其實就是電影里面的腳本,什么時候做什么,誤差基本上不超過1分鐘。這對于我自己做培訓有很大的幫助。
3、來的都是最應該的時刻。這是在課堂里面聽到的一句話。很多挺班學員可能很久以前就準備過來上課了,但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趕上。這都是有原因的,包括我這次來復訓,當我準備好的時候我自然就回來了。這次跟42期班的同學相處的特別好,感覺自己慢慢的也開始變化了,不再是以前那種不近人情的或者不愿意與別人交往的人了,挺班給了我足夠的溫暖,在這個環境中跟這么多人產生互動。我深刻感覺到,這個時刻其實就是最好的時刻。
明天會跟老季做5月份黑帶班第一次課的課前訪談,雖然還沒有怎么準備好,但我已經躍躍欲試,開始接下來這段精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