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過程,就是認識自我的過程?!边@是呂院長在《打開心智》讀書分享會上提到的一句話。
李睿秋(Laachel)的《打開心智》一書,是WOW進化島七、八月份暑期共讀書目,七月份我們進行了線上讀書分享會,八月份,跟隨王老師到了戶外大自然游學體驗,進一步放松身心,探索自我。
在這本書的后封面上寫道:心智,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和思維方式的集合,它決定了我們的信念、思考和行動。成長的本質,就是不斷用新的認知打破舊的認知,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
總結各位共讀專家的共識:《打開心智》是一本工具書,是一本正能量的賦能書籍。寫作風格親切、易懂,而且非常實用,給了我們一些方法、技巧和策略。李院長還提到了這本書的寫作遵循了黃金圈思維法則。趕緊百度“黃金圈法則”又看了一遍目錄,好像更清晰了——自序部分闡述了Why, 第一章和第二章講述How,了解大腦的底層原理:心智模式四大支柱以及與情緒做朋友,腦、心做好準備才能打開心智。之后開始拆解What,如之后幾章的自我驅動、果斷行動、高效學習、深度思考和積極創造等。
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在探索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與大家分享一二
情緒:
書中說要想克服情緒的困擾,首先要理解一點:情緒并不是事實。情緒其實是內心的一種投射。情緒只是一個顧問,但它匯報的問題里,絕大多數問題壓根就不會發生。我們為這些事情耗費的精力、造成的內耗,很可能就是白費功夫。真正要做的就是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狀態,不斷地強化心態,以便于當3%問題真正發生時,能夠更好地去處理,而不是把注意力留在毫無意義的97%上。
當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后,可以平靜地聽取它地警告和意見,然后告訴它:“我知道了,你退下吧”!這會是你與情緒和解、掌控大腦的有效方式。
想想我們生活中,我們緊張或焦慮的事情大概是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能力不夠,所以才會擔憂很多事情發生,擔憂事情發生了自己也無力承擔。想到自己生活中確實無厘頭的焦慮過很多事情,而這些事情最終并沒有發生。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是應對負面情緒的最好方式。
雖不能及,心向往之。
閱讀:
受到應試教育的種種影響,讀書時還是習慣于摘抄筆記,甚至畫出思維導圖,而這些也只是知識的搬運工,自己的大腦仍然是別人的跑馬場。書中提到讀書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讀書關鍵不在讀,而在想。更有效的閱讀,應該變作者本位為讀者本位。
如醍醐灌頂,知道要閱讀,不知道怎么讀。自己也陷入了“計數器陷阱”,總覺得開卷有益,書嘛,讀一本算一本,暑期總結時,讀了5本書!但讀的什么主題?與自己生活或實踐有什么影響?自己有哪些改變?卻也說不出什么來。
訓練
優秀是訓練出來的,心智模型也是可以訓練的。
提高大腦掌控力,可以通過做正念練習,用思考來“打發”碎片化時間等方式。
不要自責,要自省。
唯有行動,才是改變一切的良方。用舒適的方式去行動,讓改變慢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