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by 靜于
前行在青春路上,有人朝著心之所向,傾其所有力量,哪怕摔倒受傷,亦不半路返航!我所理解的青春,正是這有夢敢闖的時光。---靜于
回想走過的四分之三大學,一晃而過,“不務正業”,我記住的片段更多是在課堂之外。說實話,我覺得空余時間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寫作攝影中,是我17歲到21歲里很美好的事兒。
作為學生記者,加班跑采訪趕策劃,熬夜寫稿子修圖片,再累也從未抱怨只有滿足;作為攝影愛好者,在炎炎烈日中爬到山頂,在刺骨寒風里等到深夜,定格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景,再苦也沒有退縮只有開心....
一晃三年過去了,和文字圖片談了場不分手的戀愛。現在,它們于我而言,像一日三餐和休息睡眠一樣,成為我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成為我黑暗日子里的閃閃燈光。
我從中收獲的,也不只是寫出20分鐘小瀏覽十萬+的文章,拍出一些獲獎的被贊賞的攝影作品,更是由于寫作和攝影進而愛上了閱讀行走,以及知行路上的感悟和成長。看過的景、遇到的人、經歷的一切,好的壞的,甜的苦的,都將是我成長中的養料和生活里的調味品…這不一樣的大學四年,給了我不一樣的視角,讓我去觀察和思考,甚至讓我開始改變選擇!
在我看來,把大學時光用在宅寢室看劇打游戲是枯燥乏味的,為什么不去圖書館不去運動場更不出去走走呢?感謝自己不喜歡游戲和追劇,這樣我就有了很多時間去感知我認為的更美的東西,比如一望無際的沙漠,比如旅途中陌生人的微笑和善意……
帶上相機和一本書,背上背包就走,感覺真的特別棒!有時沒有同行的人,那我就獨自勇敢出發吧,比起可能發生或臆想出來的危險,遺憾更為可怕!(幾乎不另花家里的錢,拿的一些獎金,寫稿的稿費,拍圖賺的錢…夠我行走一陣子。)
從大一到大三,在閱讀和行走中,在寫字和拍圖中,我也對腳下的土地,對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那些讓我難忘的、感動的、掉下眼淚的瞬間,我正用文字和圖片記錄著,例如《雨夜》這張圖。(我被這個場景感動了,然后用手機抓拍定格的……)
但有人說:“你看她不務正業的樣子,一個女孩子到處跑。成績怎樣了,能考第一了?”我不想反駁,我在學業上已用心,另外,我有夢敢追,我為之付出,并收獲頗豐!并不知有在課堂能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是學習呀!課程之外的青春路上我也學到很多,例如作為校媒學生記者,走進油田一線采訪,學到的堅韌與奉獻;作為挑戰未登峰區域賽記者,來到探險比賽現場,學到的勇敢與冷靜;作為環湖騎行隨隊攝影師,一路隨隊跟拍,學到的團隊精神和拍攝技巧…
我會考慮別人說的話,但不會被他們的觀點所束縛,因為我不想活在別人的期望里,更不想讓自己失望。當今社會不是越來越包容,越來越尊重個體的差異和夢想嗎?我知道,青年充滿活力,青春有一萬種可能;我知道,青春路上,朝著心的方向,勇敢往前走,并沒有錯。
獨自行走和感悟的途中,讓我更珍惜青春更熱愛生活,更愛這廣闊深厚的土地。在路上沒遇到壞人,遇到的都是陌生人帶給我的幫助和感動。看大好山河,看一草一木,重要的是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和當地人的熱情,比起絕美的自然風光,我更愛風光背后鄉間的質樸人文。
暑期在平武支教時,天真的孩子們給我笑容;五月在都督鄉途步時,大山深處淳樸的村民給我的感動;在青海騎行時,善良的牧民給我的鼓勵....每次讀到我用鏡頭和筆尖記下的點滴真情,都讓我打心底想帶著我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技能和滿滿的誠意再次前往,在廣闊的天地里繼續領略成長。
大學還剩四分之一,要認真思考和工作有關的事并做出選擇了!倒回歷史中,戰亂時期的西南聯大精神和老一輩人的家國情懷,深深打動了我;回到現在看,耶魯大學畢業的覃玥飛的選擇,更讓我看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也想成為一個有一點責任感的人,雖然不能做到他們那么出色。想去我喜歡的青海工作,業余成為一名環保志愿者。畢竟,我不想在路上只拍好看的圖寫煽情的話,我更想關注和關心看過的風景背后的環境狀況!
有人質疑我的選擇,并說很多事不像我想象的那般!其實,青春路上,無論哪條路都不是百分百完美或毫無可取之處。沒有人能斷定一條路一定是星光燦爛的,而另一條就一定伸手不見五指,其實啊,選擇哪條路都沒有錯!千百萬大學生不用擠在一條路上,每個人都可以也愿意去追夢,敢于走自己的路,擁抱屬于自己的未來,那多好啊!
對于大學走過的四分之三,我其實并沒有什么遺憾的。而我想,多年以后,當我白發蒼蒼,翻看我年輕時寫的文章和拍的圖片回憶青春這段舊時光,有那么幾段被記錄的經歷,能讓我再次揚起嘴角或潸然淚下,我足以說此生無悔矣!
愿我們都能足夠努力,有自己的方向,更不負青春和夢想!
我是靜于,感謝閱讀。
既然來了,留句話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