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1—
出國后的一個月,語言班第一次考試結束,小毛孩們好像經(jīng)歷過了多大的難事,興奮地一起跑去杜塞吃火鍋,那一桌湊上十幾個人吧,是我身邊中國人最多的時候。
火鍋并沒有什么難忘的味道,我覺得跟國內的比,清湯掛水了點,但是大家還是熱火朝天地吃了一輪又一輪,桌上的話題也是一輪又一輪,自己是哪里人啊,為什么出來留學啊,為什么自己的本科是五年制啊,如何如何......
我仍對那天記憶猶新,因為那天剛好是哥哥的生日,可我倆都只記得考試,不記得他生日,要不是他姐姐早上給他發(fā)了個祝福信息,我倆還真就忘得一干二凈。于是那么多人還一起祝了壽星生日快樂,我們舉著碳酸飲料,就這樣一起過了他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第一個生日。
其實這十幾個人也不都是認識的同學,還有同學的同學。至今,我仍能想起來那天圍坐在桌子旁的一些人,可還有好些怎么也對不上了。有些名字大概是這輩子唯一一次聽過的名字,后來也沒記住,但是在那一刻,我們都是彼此最親近的人。
那是三年多以前的事,后來大家用一年多的時間陸續(xù)考過語言考試,分散到了德國的各個大學去讀書,其中的大部分再也沒見過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語言讀到中段的時候遇見了浩哥情侶。我對大浩哥的印象很深,后來看《吐槽大會》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他長得特別像張紹剛。
那個時候看浩哥,覺得他跟我們很不一樣,羨慕他比我們早來,所以德語比我們好很多,他課上會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善于提問,課下還能和老師侃侃而談。
雖然他待人十分友善,也常幫我們解答學習和生活上的疑問,但是學弱的本能告訴我,壓力太大,絕不能跟學霸做朋友。
沒想到他們后來邀請我們去他家里吃火鍋,說是國內帶回來的重慶火鍋底料,要我們一定去嘗嘗。
于是我和哥哥就不客氣地上門了,那是我第一次吃煮的特別香的牛油火鍋。北方人涮午餐肉,南方人涮油豆皮,我們地瓜要熟吃,他們地瓜可以生吃。
但無論何種吃法,我們都毫無懸念把滿滿一大烤盤食材全吃了。帶著咕嚕嚕聲響的熱氣面前,好像并沒有所謂的南北方差異,原來靠近一些人并沒有那么難。
那一次真的有點吃到淚流滿面,不知道火鍋太香,還是屋子太暖。
以至于我之后回國帶了一箱這種火鍋料,后來整整吃了一年,不過都覺得沒有那次吃的香。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上了大學之后,吃的最多的飯就是在昆昆和昂仔家,逢年過節(jié)就叫我們去開葷。
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大學里的夫妻黨,比我們早來一些,讓我們很容易就開始抱大腿。
有時候也就是吃個午飯的時間,我們繞過學校的食堂,轉而去學校后面他們家的公寓,上樓吃個色香味美的中式午餐,吃完就跑。
有時候周末去坐坐,先吃個下午茶,薯片配芝士,蛋糕陪抹茶。再慢慢悠悠地吃個晚飯,飯后還能邊看電影邊喝昆昆調的酒。
不過還是他們家涮火鍋的肉最香,畢竟吃貨家庭的工具都是教科書級的,每次吃火鍋都能吃到切片機現(xiàn)切的羊肉片。我以前是不吃羊肉的,總覺得羴,也開始在他們家吃起來。我同樣沒找到原因,不知是味覺的變化,還是對抗拒的變化。
最高配的一次,是昂仔有次從國內回來,還特意背了幾罐香油料,剛下飛機就開始誘惑我們。拉開香油罐的瞬間,就假裝自己坐在國內熱熱鬧鬧的火鍋店里了。
酒肉穿腸過后,昆昆都會再開車把我們載回來,所有這些又蹭飯又蹭車的日子成了我們上學期間最美好的記憶。
獨生子女這一代的我們,其實特別想有人依賴,可是獨自出門后,所有遇到的這些原本陌生的名字,就成了支撐我們的全部依賴,哪怕就只是某個短暫的瞬間。
網(wǎng)上說,火鍋是個好東西,因為一起等待食物煮熟的間隙,就是我們敞開胸懷談天說地的時間。
我倒覺得同學是個難得的好語匯,因為與他們的過往,總代表了我們最辛苦,但最容易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