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播電視劇《都挺好》,播一集上一次熱搜,以熱得燙手的速度摘得開年電視劇之王的桂冠。觀眾們一邊對著熒屏罵“蘇家渣男”,一邊吃著降壓藥繼續追劇。讓我們對這部生活情景劇欲罷不能的,不是離奇的故事情節,
而恰恰是因為你在它身上找到了不為人知的自己,喚起了埋在深處的記憶。
你以為你在看蘇明玉,其實你曾經也是蘇明玉。
其實“蘇明玉”的原型在生活中并不少見,該局剛剛播出時與朋友討論劇情,她說蘇明玉小時候被哥哥壓榨生活資源的情況讓她想起了自己。她出生在50年代的北方,家里有一個姐姐個一個弟弟,雖然家境不拮據但是畢竟也是有三個孩子的生活壓力。面對繁雜的家務、養娃的經濟壓力,她的母親正如劇中的蘇母一樣,從小就讓二女兒挑起了洗衣、買菜、做飯、拖地等家務,而兒子只需要睡覺、玩耍、讀書。就連最后的就業發展也與劇中驚人的相似,二女兒為了分擔家里經濟負擔去上了失范學校,兒子在父母的幫襯下順利進入了事業單位上班。而現在,剛到花甲之年的朋友聊到以前的經歷,剩下的只有緊抿的雙唇和吞到肚子里的嘆息。
有的觀眾在彈幕中評論“劇情言過其實”“重男輕女沒有那么嚴重”。電視劇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本來就是源于生活,但又有別于生活。它把生活中的不平、辛酸、幸福、浪漫都放大了許多,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直接的方式,喚起你塵封多年的碎片化記憶。
對于一部戲來說,你為它笑、為它哭、為它生氣、把它當做談資,已經說明它擊中了你的影子。
你為蘇明玉的心軟感到不值,其實是在后悔自己曾經的妥協。
劇中,雖然蘇明玉從小到大未受到兩個哥哥的一點照顧,雖然看到的都是自私父親的沉默自保,但是當蘇家一次次有難的時候,她還是找人給父親做飯,偷偷給父親補上被騙的錢,默默的為大哥找工作。即便是遭到了自己二哥的毒打,也終是心軟沒有讓他判刑。朋友連連感慨說“不值得”,而我則想起了身邊一個叫小米的女孩子的真實經歷。
小米出身中產之家,從讀書到畢業工作都是平平淡淡,就是我們所說的鄰家女孩吧。不過她有一段不平凡的愛情經歷。大學畢業的前期她交了一個男朋友,是她已經畢業的師兄,他們相識于一次師門聚會,只是初相見便如至交好友一般心有靈犀。在這種緣分的引導下,情愫之花迅速而熱烈的開放,那段戀愛時光被小米視為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直到一個消息讓事情的發展出現了180度的逆轉——男人的妻子給小米打來了電話。是的,男人一直是已婚狀態,只不過他隱藏了這個事實。事后談起,她說,震驚、悲傷、憤怒、絕望等情緒都曾密集的出現在她體內,她想過暴打渣男,想過和他的老婆解釋,想過讓師門好友為自己主持公道。但是現實并沒有按照這樣大快人心的劇情發展,男人許諾小米會和老婆離婚,和她一起到沒人認識的地方幸福生活,但是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等待、糾結、抑郁、自暴自棄式的生活后,小米最終選擇了清算男人所有的禮物、刪除男人所有的聯系方式,從此不怨不恨,相逢陌路。
其實,我們在面對不幸、承受不幸的時候已經耗掉了幾乎所有力氣,哪還有剩下的力量去和生活撕逼呢?我們都在為蘇明玉鳴不值,但現實中我們都在“不值得”的漩渦中爬不出來。
如果說劇里劇外蘇明玉和我們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她幸運的遇到了事業上的貴人、感情上的暖男,雖然背負的原生家庭的枷鎖,但是卻在最大可能上實現了物質和精神的富足。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向蘇明玉這樣逆襲?我不知道,但是我想這也是這部劇給予觀眾最大的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