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那時發(fā)小因搬家送我《彷徨》《吶喊》兩本書作禮物這件事,記憶猶新,很感激。從此開啟了我閱讀文學的樂趣,尤其喜歡那種手到翻來的書卷氣。
越來越覺得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后,讀大學那會兒曾花了不少時間在圖書館泡著,就連雜志《讀者》也一度是我的如廁必備和火車裝逼利器,看了許多也摘抄了一些自認為不錯的段落,尤其那些個文字優(yōu)美的精短散文,涓淌著文字建筑之美,使人格外喜歡。可是我的閱讀水平卻長期停滯在欣賞階段,從未有模仿文風涂上兩筆的想法,這倒是蠻奇怪的事。
前陣子把《成為作家》通看了一遍,尚未精細咀嚼。里面提到的作家氣質(zhì)養(yǎng)成主題尤為吸引我,雖不敢奢求自己能夠成為作家,卻著實想把自己的寫作水平提升至少能讓人看得下去的程度。通看過書,原來發(fā)現(xiàn)無意識的能量如此巨大!它可以為自己提供源源不斷、井噴式的靈感。去相信它和感受它,是體驗這種催眠式愉悅的不二選擇,能讓自己的思路得到無限延伸。沉浸在無意識和顯意識交織的意境之中——或源遠流長的歷史寫照,或大快朵頤的奇幻夢景,或輕快詼諧的生活感悟。里面所有的人和事,或鮮明獨幟,或拍案驚奇,或鬼馬疑叢,總之叫人流連忘返就是了。想要體驗這樣的心流,經(jīng)歷一些樸實平滑或荒誕無稽的潛意識“練習”是很有必要的,用誠實的筆把它們逐一記錄,多思考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甚至多復(fù)寫那些看似“一竅不通”的潛意識素材,在初期多模仿感興趣的名家文風,多琢磨作者的思路——Ta想呈現(xiàn)給讀者是怎樣的感覺。這些我想就是目前通讀《成》的淺淺體會吧。
布蘭德是一位靈氣十足的作家,在某些章節(jié)的閱讀中,我尚不能很好把握它的主旨,卻通篇感受到其靈性的存在,仿佛是潛意識借助我的眼睛在作者的文字間游走,感受著書中一種活著的呼吸聲,或沉穩(wěn),或急促,或迷藏,這真是美妙的體驗。